第95章 修理老车床(第2页)

 然后按照刚才画线的内容飞速进行打磨。 

 何雨柱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比老柳要快两倍以上。 

 当他认为已经打磨到基本满足标准时,将零件放入数控机床内进行精准切割,得到齿轮的基础造型。 

 最后再将其从机床上取出放在钳工台上精修。 

 他的操作极迅捷,对工序了然于胸,完全不惧怕打磨中的任何差错。 

 一会儿将零件放到钳工台,一会儿又移至机床,动作流畅自如。 

 不出片刻,何雨柱便完成了一枚齿轮的制作。 

 随后他拿起游标卡尺仔细测量,结果尺寸精准优异。 

 紧接着,他又挑出一块新的材料,开始打造另一枚齿轮。 

 依旧保持着先前高效的节奏,整个过程毫无停滞。 

 任何人只要眼神正常都能察觉到何雨柱娴熟无比的钳工技艺,现场一片惊讶。 

 “柱子的水平竟然超过了老柳,这么年轻就能掌握这么多技术,真是不可思议!” 

 “这样的加工速度,让人以为在玩过家家。 

 太随性了吧!” 

 老柳听见议论后扭头查看何雨柱的动作,顿时惊愕不已。 

 行家眼里自有一套评判标准,他知道,能够轻松加工特种钢件的人并非寻常钳工可及。 

 这时老王幸灾乐祸地插嘴:“老柳,你该不是吓傻了吧?人家柱子已经进入第二个零件的阶段了。 

 再磨蹭下去,估计柱子都能做完三个零件啦!” 

 老柳苦笑起来,“如果早知道柱子的技术如此纯熟,我就不来现眼丢人了。 

 你这家伙到底怎么回事啊?怎么既会做饭又能发明东西,现在连技术都这么厉害,还让别人活不?” 

 大家闻言哄堂大笑,都觉得老柳吃瘪的表情十分有趣。 

 于是老柳索性停止手中的工作,转而专心观察何雨柱的操作。 

 何雨柱虽速度飞快,但每一步都非常精细准确。 

 最令老柳震撼的是他的工艺丝滑无滞,完全没有中途停顿审视的习惯,这种极致的信心源自深厚的实力。 

 最终,老柳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比何雨柱慢的原因就是需要不断暂停并进行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