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谋生(第2页)

 ”话音刚落,在朱国良等人的注视下,常规向外走去。 

 没多久,朱国良便发现常规已与倪匡、金庸等人畅快交谈,气氛融洽,笑容满面。 

 他好奇地问身旁的同伴:“苏总为何如此受欢迎?”众人先是一愣,随后感慨道:“谁能比得过他?年纪轻轻就掌控电懋全部股份,还经营着五家知名餐厅,实在令人难以企及。 

 ” 

 朱国良听后点头,带着大家归座。 

 待菜肴摆好,却不见常规有回席之意,只能招呼大家开动。 

 饭局结束后,常规依然未归,只是继续与倪匡等人交谈。 

 朱国良等人见状,也不敢贸然打扰,便告知宋歆后各自离开。 

 --- 

 1966年,倪匡31岁、金庸42岁、古龙28岁,皆处于事业巅峰。 

 此时,金庸创立了《明报》,成为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倪匡受邀担任副主编;而古龙凭借多部作品崭露头角,更因倪匡的邀约创作了《绝代双骄》。 

 常规目睹此景,深感荣幸,意识到他们若加入电懋将带来巨大助力。 

 常规带着满腹的创作理念来到这里,他深知自己手中的“货色”足以应对眼前的三位文学前辈。 

 然而,他此行的目的并非单纯地讨论创作,而是有一项重要的邀约——希望倪匡能加入电懋,成为金牌编剧。 

 面对商人时,常规知道需要巧妙周旋;而与朋友相处,则需坦诚相见。 

 但对这些文人而言,最有效的方式是直言不讳,直奔主题。 

 若是一味遮掩或隐瞒意图,即便对方有意合作,也难以接受。 

 因此,常规选择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来意。 

 短暂的沉默后,当看到三人彼此交换眼神时,常规继续说道:“无论倪匡兄是否愿意加盟,今日能结识三位兄长已是我之幸事。 

 即使最终未能合作,我也希望能与诸位结为挚友。 

 ”一番话诚恳真挚,令在场众人不禁莞尔。 

 古龙在一旁调侃道:“我无法判断你的见识和才识是否增长,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你常与我们同饮,酒量定会有所提升。 

 ”听罢此言,众人相视一笑,齐声回应:“来,继续喝!” 

 桌上的酒已所剩无几,常规朝宋歆招了招手。 

 宋歆迅速赶来,低声问道:“老板,有何吩咐?”常规点头回道:“对了,之前和你一起来的几位客人已离席。 

 再备些好酒,让厨师多准备几道下酒菜。 

 ” 

 宋歆领命而去,金庸等人则面露疑惑:“这家餐厅也是你的产业?”常规答道:“正是,我便是川府私房菜的主人。 

 诸位今后再来用餐,皆可免费。 

 ”金庸三人听后感慨不已。 

 餐毕,几人已有几分醉意,常规亦是微醺,脸颊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