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一处绝佳的藏身地(第2页)

 

“真没想到,这都两三年了,东家还记得这里!”

 

老头佝偻着背,沾着蜂蜜的手指在围裙上蹭了蹭,慌忙去取茶盏。

 

还未等他伸手,那小孩已经踮着脚尖,利落地提起铜壶,琥珀色的茶汤稳稳注入白瓷杯,动作娴熟得不像四五岁孩童。

 

倒完茶后,小孩攥着衣角,怯生生地缩进老头身后,只露出半张红扑扑的小脸。

 

“不知道少东家要来,站点里没有什么东西招待,少东家先请坐吧。”老头声音发颤,布满老茧的手将茶杯往前推了推,茶水在杯口晃出细小涟漪。

 

许灼华依旧立在门槛处,冷冽的目光扫过墙上的《黄帝内经》卷轴、墙角堆放的陶制药罐,还有药柜上泛着包浆的铜拉手。

 

祖孙俩局促地站在雕花木制药柜前,老头的蓝布衫被穿堂风掀起衣角,小孩绞着自己的裤带,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

 

“这里还是东行南线的站点吗?”许灼华的声音打破沉默。

 

“是,是!”老头连连点头,喉结剧烈滚动,“此处是南湖附近的站点,早些年就建立了......”

 

他的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水鸟振翅声。许灼华望向远处纵横交错的河道,粼粼波光中,几艘乌篷船正顺着蜿蜒的水路缓缓驶来,芦苇荡在风中泛起层层青浪。

 

许灼华永远都忘不了那个考点,这里是萧梧新他们在一年多以后开会的地方。

 

虽然历史书上只写了是在南湖附近,没写详细的位置。

 

许灼华隐隐觉得,应该离这里不远。

 

“这个站点怎么变成药铺了?”

 

许灼华与杏花跨过门槛,竹编矮凳在两人落座时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那小孩像只灵巧的小雀,眨眼间就从里屋搬出藤椅,稳稳搁在老头身后。

 

“少东家肯定也知道,南湖附近水路很多,”老头枯瘦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椅把,“现在东行南线日益壮大,这个站点已经满足不了补寄的需求,其实跟荒废了没什么区别。”

 

“我还以为已经荒废了,没想到还有人。”许灼华抬眼望向老者布满皱纹的脸,“您怎么称呼呢?”

 

躲在老人身后的小孩突然探出头,漆黑的眼睛在暮色里亮晶晶的,却又在对上许灼华的目光时,像受惊的兔子般缩了回去。

 

老头道:“我姓柳,是流浪到这一带的赤脚医生,当初落魄的时候,是东家让我在这里落脚,开始的时候这个站点很繁荣,只是后来渐渐没有船只经过了,我就收拾了一下。”

 

许灼华的指尖摩挲着杯壁的暗纹,蒸腾的热气模糊了视线里药架上整齐排列的陶罐。

 

许识秾铺开线路图时,该是原是怀着

 

"渡人

 

"的初心。

 

柳大夫喉结滚动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他干裂的嘴唇翕动几下,终究只挤出沙哑的问询:“少东家,您是来收回站点的吗?”

 

藏在老人身后的孩童突然攥紧拳头,涨红的小脸绷得像鼓面,黑葡萄似的眼睛里腾起两簇小火苗。

 

许灼华将茶盏搁在斑驳的木桌上,青瓷与桌面相碰的脆响惊得小孩瑟缩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