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番外五:许积信(第2页)

 于是他就东州老家的地契全都还了回去,还去县城里签字画押,让我爹狠狠出了血。

 然后,他十年没回家,可能是气不过我爹眼看着人饿死,也可能是不敢,毕竟那是祖上的基业。

 这十年,中间经历了八年抗战,我娘一直埋怨我爹,让我爹把她的小儿子找回来。

 靠着东行北线和东行南线稠密的信息网,我们终于得到了他的消息,他在东州前线,死活也不回来。

 上天眷顾,他没被东瀛人打死,还挂着大红花回来了。

 后来,他虽然在新海城工作,但也不怎么回家。

 他和他的老师忙着收集那些历史残卷,整理书籍,忙到没时间相亲。

 我娘急得团团转,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找到了他的上级,领导很在意未婚男女的单身问题,索性给他介绍了一个同样对历史感性的女人。

 他倒是嘴巴的不刁,点头了。

 婚后二人一起研究历史文学,小日子过得不算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他当年把东州的地全都散给农民的壮举,我爹一把年纪逃过了一难。

 第三个,要说说我的大哥。

 他是东行北线的创始人,但是为人低调谦逊。

 也可能是因为他是家里最大的一个,从小就被教育要稳健老成,他做事也从来不会强出头。

 他老早就有了一个儿子,后来又添了两个姑娘。

 为了这三个孩子和裹过脚的大嫂,他一直都是地下党,暗中传递信息,藏得严严实实,东瀛人没查到他,后来老蒋的人也没查到他。

 他常说自己践行中庸之道,其实我觉得,他这是大隐隐于市。

 最后要说的,是我的亲妹妹,许明华。

 她本是我家的掌上明珠,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滴滴大小姐。

 但奈何,命运弄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偏偏离开得最早。

 她死于1947年,死在南京。

 可笑,她没死在侵略者枪下,却死在自己人的围追堵截之下。

 她跟萧梧新刚在一起的时候,我爹娘都不同意,因为萧梧新这三个字在当时就代表了杀头之罪。

 但是她那时候刚留洋回来,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不是一般的高,她留下一句话,便毅然决然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