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杀不得牧野小铁匠

第43章大案(第3页)

 “还有司礼监哪个宦官懂算学,也一并过来。”

 “还有通知蒋瓛,让他把户部的所有账薄的副本都秘密送过来。”

 “另外严密监视户部所有官吏。”

 “跑掉一个,朕唯他是问!”

 朱元璋向站在一旁的魏公公交代道。

 事关体大,由不得他不慎重。

 李善长、李善长和徐达都是跟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老伙计,忠心没得说。

 吴琳是内阁首辅,而且清廉自守官声极好。

 无论人品还是操守都值得信赖。

 更何况他们都在不同时期管理过大明的财政,对户部的运转十分熟悉。

 司礼监的宦官是天子家奴,和外界也没有什么牵连,正好可以打个下手帮帮忙。

 魏公公点了点头,匆匆下去安排。

 没一会儿,李善长、李善长和徐达、吴琳四人就到了。

 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批司礼监的小宦官。

 朱元璋也不啰嗦,言简意赅地说他怀疑户部上下其手贪墨朝廷的银子,而且数量十分巨大。

 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这些人还编造假的账薄来混淆视听。

 户部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查清账,不是查不清,而是故意查不清!

 如果不是马娘娘用李小子的借贷记账法重新算了一遍,恐怕自己仍然被蒙在鼓里。

 听朱元璋说完这些,几个重臣全都惊呆了!

 这怎么可能?

 过了半响,李善长才站出来躬身说道:

 “陛下,请恕老臣失言。”

 “会不会是娘娘算错了?”

 不是他怀疑马娘娘的水平,实在是这件事太匪夷所思了!

 已经超出了李善长可以理解的极限!

 大明尚未建立之时,他一直管理着朱元璋的粮草后勤,是所有人的大管家。

 所以李善长十分清楚,如果一切都如朱元璋所说,那绝不是区区一个户部可以做到的。

 所牵连到的官员恐怕涉及到朝堂的方方面面。

 而且不只是金陵,恐怕各地布政司也脱离不了关系。

 一旦圣上动了真怒,那恐怕整个大明官场都要被杀个干净。

 “陛下,不是臣不愿相信,实在是此事太匪夷所思?”

 “是啊陛下。李小子虽然事事精明,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会不会是他这个记账方法出了问题?”

 “陛下,臣也是这么想的。否则这件事也太骇人听闻了。”

 “……”

 其他人也抱着和李善长一样的想法。

 宁可相信是李平安的记账方法出了问题,也不愿意相信这么多官员抱团贪墨银两。

 否则按照陛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性子,所有牵扯到里面的官员只有一个结果——

 死!

 “不用猜了,你们算一下就知道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魏公公立刻把抄写好的借贷记账法副本交到了几个人手里。

 这几个人都是大明决定聪明的人物,又2.1都管理过户部或者是军需。

 所以只是扫了几眼,就已经确定了李平安的记账方法要比现在户部的龙门记账法高明得多。

 可是越是如此,几人的心中越是沉重。

 不知道风暴之后,大明官场还有几人能活。

 “好了,这些是锦衣卫从户部摘抄的副本。你们几个分一分。”

 “如果觉得算不过来,可以叫司礼监的内侍帮忙。”

 朱元璋摆了摆手,魏公公立刻指挥小宦官将户部的账本均分了下去。

 李善长和李善长等人无声地叹了口气,坐在那里开始核对户部账本。

 结果越算越是心惊,越算越是胆寒。

 到了最后,几乎个个面无人色。

 浑身抖个不停,几乎连手中的毛笔都把持不住!

 看到这个几人的样子,朱元璋就知道,户部那些贪墨的银两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怎么?”

 “你们是不是已经算出结果来了?”

 “告诉朕,这些人到底贪了我大明多少银子啊。”

 “还有没有给咱老汉留一份养老钱?”

 洪武大帝略带调侃地说道。

 语气平静地就像乡下老农在和邻居拉家常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暂时宁静。

 越是宁静,就意味这随后而来的暴风雨越猛烈!

 大明,恐怕要迎来一场立朝以来最大的血雨腥风!

 几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年龄最长的李善长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微臣几个算得户部总共贪墨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