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神奇
“朕意已决,所有牵涉到郭桓案里的人必须死!”
洪武大帝斩钉截铁地说道。
语气之中,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李善长和李善长、徐达都是追随朱元璋多年的-老臣子。。
彼此对视一眼,都十分自觉地缄口-不言。
一来洪武大帝正在气头上,现在和他对着干,问题解决不了,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作为和朱元璋打了几十年交到的老伙计,这些经验他们还是有的。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洪武大帝眼光独到!
以前打仗的时候,朱元璋就经常力排众议,不顾众人的反对固持己见!
可事实却总是证明,洪武大帝是对的。
最典型的一次是朱元璋和张士诚、陈友谅在江南腹地三足鼎立之后,召开军议大会商量先和谁开战。
包括徐达、李善长和常遇春在内,所有人一致认为应该先打张士诚。
因为他的实力是三人中最弱的。
但是洪武大帝偏不!
他决意要打三家里实力最为强悍的陈友谅。
道理很简单!
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
器小则无远见,志骄则好生事。
如果自己带人去攻打陈友谅,张士诚肯定不会出兵就他,反而会袖手旁观。
但是如果他们去攻打张士诚,那陈友谅一定会全
军出动来剿灭他朱元璋。
所以首战的目标必须,也只能是实力最强悍的陈友谅。
当时大家都不信。
但是事实证明,朱元璋是对的!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不出朱元璋意料。
自己率领大军和陈友谅在长江上游浴血厮杀时,张士诚果然龟缩在下游,老老实实看着朱元璋大败陈友谅。
可是当朱元璋去解救被张士诚进攻的小明王时,陈友谅率领残余的军队倾巢而出,突袭朱元璋的大本营金陵!
要不是朱文正在洪都凭借两万兵马,死死拖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
这天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正因如此,看看洪武大帝乾纲独断。
这些老兄弟都不说话了。
“父皇,儿臣还是要说一句。”
“这要按父皇的标准来论罪,这天下的官员大部分都难以幸免。”
“到了那个时候,难道要我父子直接去管理下面的府县吗?”
“再说这个手段太过激烈。”
“父皇不是经常教导儿臣,「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个事,咱们还是徐徐图之为好。”
看见诸位老臣不再吭声,太子朱标只好站出来说道。
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马上不可以治天下。
父皇虽然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慧眼如炬。
但是治理国家,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父皇一生倔强!
希望这次可以听自己一回!
“太子尽管放心。”
“就算这些贪官污吏全部死绝了。”
“咱还可以用卫所来治理地方!”
“咱就不信了!”
“这大明朝的官儿,不论文武都是坏的?”
“如果真是这样,咱就把这个大明朝砸了再重建一个!”
“怕什么?”
朱元璋斩钉截铁地说道。
自己既然能从鞑子手里重建一个汉人王朝,那就能在贪官的尸首上再建大明!
他就不相信,那些贪官会比鞑子的骑兵更加厉害?
更何况自己在天下设立了四百九十三个卫!
每个卫都有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合计五千六百人。
除此之外,还有三百五十九个独立于卫的千户所。
这些千户所大多在战略要地或者偏僻荒凉之处,起着屯田群牧,守御一方的重任。
关键是这些大明卫所,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单位。
它们还各自有一定的行.政功能。
各卫的指挥使以及千户所的千户,除了要负责训练本部人马,镇守一方平安以外,还要承担起卫所众人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等民政事务。
可以说,大明的卫所就是后世战.区和建设.兵团的结合体!
所以这些指挥使和千户也有着丰富的行.政经验。
上马治军,下马治民。
洪武大帝已经全部都考虑好了。
一旦地方官员被一扫而空,马上由临近的卫所主官接手,直接实施军.管!
他朱元璋就不信了!
离了这帮张屠户,咱老汉就一定要吃带毛猪?
“父……”
“太子你不用说了!朕意已决,多说无意!”
太子朱标还想在辩解几句,却被朱元璋直接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