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杀不得牧野小铁匠

第57章 士农工商

 因为过往种种原因,洪武大帝对商人这个职业歧视无比。

 你有钱怎么样?。

 好衣服不准穿,好房子不准住,出门步行,见了浑身泥泞的老农也要避让。

 曾经有金陵的几个大商人酒醉之后穿着以前的皮靴子招摇过市,被巡城御史发现。

 不仅被抄没了家产,本人还被直接砍去双脚。

 不仅如此,洪武大帝规定,一日为商,世代为商。

 子孙后代不能参加科举,只能经商。

 洪武朝,商人的地位基本等同于倡优、乞丐和赘婿一流。

 所以不少商人都还十分怀念蒙元朝廷的统治时期。

 别管别人活得怎么样,反正他们活得自在。

 “那和蒙元相比,我大明的税收如何?”

 李平安接着问道。

 商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

 北怂被女真人打成南怂之后,只占有江南、湖广和巴蜀这几个地盘。

 就连西南都被大理段氏割据。

 但是南怂凭借着强大的商贸和商税,硬是坚持持到了蒙元大军灭了女真之后南下!

 也算是一个奇迹。

 所以对于大明的商税,李平安也十分关心。

 “这个……当今圣上在课税这块对我们商人还是十分宽厚。”

 “只是三十税一。”

 沈万三说这个话的时候难得脸上红了一下。

 大明和蒙元在对待商贸上几乎处处相反。

 商人在蒙元时期,社会地位极高,但是在大明几乎是个人就能踩他们一脚。

 但是在商税方面,蒙元朝廷收税极高!

 大家都是包税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

 谁也别和谁玩什么幺蛾子。

 我自家的买卖可以少收或者不收税,但是要是别人家的买卖,那就往死了课税。

 蒙元时期,基本都是五税一甚至三税一。

 遇见心肠黑的,收你一半的税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到了大明,居然只是三十税一。

 即便如此,还有不少商人采用瞒报少报的形式来偷逃税款。

 “怎么这么少?这也有点太低了吧!”

 李平安也被大明如此低的税负给震惊了。

 和元清这两个朝代的万税万税万万税相比,紧挨它们的大明简直 shan良的像个孩子。

 要知道古代财政收入除了官府垄断的盐铁专卖以外,就是田税、丁税和商税了。

 但是现在商税这么低,经过蒙元时期的战乱,大明人口到现在也没恢复过来。

 洪武大帝为了笼络读书人,只要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免税。

 如今大明最稳定的财政收入居然是各地卫所的上缴。

 这样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极低,想干个什么都畏手畏脚。

 为什么洪武大帝要列出十三个不争之国?

 不是因为明太祖天性 shan良喜欢与人为 shan。

 实在是大明财政收入吃紧,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来对付北元这个最大的敌人。

 至于其他的小国,只要不公然打大明的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这个…可能是因为当今圣上仁厚吧。”

 沈万三一张胖脸上汗都急出来了!

 当今圣上要是仁厚,那世上就没有不仁厚的人了。

 “不是因为仁厚,依本公子的看法,当今圣上恐怕是鼠目寸光,没有认识到商业的巨大潜力啊。”

 李平安摇着头说道。

 如果说那些鞑虏蛮夷在洪武大帝眼里还属于可回收垃圾,有那么一两个可以当个鞑官的话,那么商人在明太祖眼里屁也不是。

 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既然如此,那他们从事的行当自然也没什么价值。

 官府是要象征性地收上一点税,宣示一下存在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

 就让那帮商人自生自灭好了!

 李平安想的没错,洪武大帝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但是这就造成了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个就是整个大明初期,经济流动性很差。

 堪称死水一潭。

 离开了商业的参与,单纯凭借农业,大明前期经济增长十分缓慢。

 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大明后期的皇帝收不上税!

 从嘉靖年间开始,大明的商业就非常繁荣。

 万历时期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