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杀不得牧野小铁匠

第74章 被逼

 「肤浅」两个字一出口,蓝玉顿时脸色大变。~秒\章*截?晓?说~罔¨ ′追¢最.辛~彰\踕?

 李平安所有口头禅里,如果以嘲讽效果来论。。

 暗中诛心的「呵呵」只能排第二,公开处刑的「肤浅」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如果再配以「幼稚」二字,那就是李平安的顶级嘲讽连招。

 李善长和李善长、吴琳、徐达心里则暗松了一口气。

 幸亏自己没有说出来,要不老夫岂不是和永昌侯一样,成了李小子/李小子口里的肤浅之人?

 侥幸!

 侥幸!

 “李小子,俺老蓝到底哪里肤浅了。”

 蓝玉不服气地说道。

 自己敢保证,虽然徐大哥和李老哥、刘军师没有说,但是他们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这么多人,李小子凭什么只嘲讽俺老蓝一个人?

 欺负老实人吗?

 “很简单,因为这个损耗是确实存在的。不会因为朝廷不承认,它就凭空消失了。”

 李平安淡定地说道。

 损耗自古有之,而且是个客官存在的自然现象,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比如要重新熔铸金银,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

 不会你熔铸前多重,熔铸后还是多重。

 粮食在运送的途中,不仅会遗失在路上,也会被麻雀和老鼠偷吃。

 其他货物在搬运以及存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折旧和损耗。

 这都是没法避免的。

 如果朝廷不承认这部分损耗的话,那估计收税的差事就没人干了。

 毕竟没有人会用自己的家财来填补损耗的窟窿。

 “那李小子,你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李善长上前一步,抚须问道。

 “很简单!火耗归公!”

 李平安直接把四个字都写在了墙上。

 “火耗归公?”

 “李小子的意思是不是以前这些损耗都被那些贪官污吏给瓜分了。”

 “现在这种损耗全部要交给朝廷?”

 李善长想了一下说道。

 “老李,就是这个意思!”

 “你果然聪明,一看就懂!”

 李平安笑着说道。

 “李兄,可是即便火耗归公,那也没法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啊。”

 “以前不论是折色火耗还是淋尖踢斛,那都是那些贪官污吏的个人所为,与朝廷无关。”

 “如果实行火耗归公的话,那岂不是朝廷直接与民争利吗?”

 “此事不妥吧?”

 朱标皱着眉头说道。

 他受儒家影响很深,认为一个好的朝廷,就应该让利于民,最好像汉文帝和汉景帝一样,实行无为而治。′衫?叶/屋. \更′辛!醉`筷/

 李兄这么做,相当于的朝廷取代了那些胥吏,直接鱼肉百姓。

 虽然可以增加国库的税收,但是却败了朝廷的名声。

 实在是得不偿失!

 听太子这么说,朱棣却不屑地撇了撇嘴!

 大哥实在是太迂腐了!

 钱落在贪官腰包里和落在大明国库里,那能一样吗?

 落到贪官手里,他们只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但是落在朝廷手里,却可以用来修桥铺路,赈济灾民。

 说一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不为过。

 朱元璋在旁边点了点头,显然也是这么想的。

 “小朱,这个就是你不对了。”

 “火耗归公可绝不是与民争利。”

 “要知道以前那些胥吏收取赋税,那损耗可是他们随便定。”

 “多高多低还不都是他们说了算。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可是如果火耗归公的话,这个损耗的尺度就由朝廷掌握了。”

 “朝廷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定一套损耗标准吗。”

 “比如鼠雀众多,粮食容易发霉变质的州府,损耗就定得高点。干燥好保管,有没什么鼠雀的州府就可以把损耗定得低点。”

 “路途遥远的州府损耗高点,距离金陵距离近的州府,损耗就低点。”

 “大明宝钞也可以实际的贬值程度来确定损耗。”

 “这样一来,即不至于完全不计算损耗,导致收税的官吏难做。又不至于把损耗定的过高,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两全其美,官员和百姓都赞成。何乐而不为?”

 李平安笑着对朱标解释道。

 其实李平安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把不同地方和不同税种的损耗公开化,透明化,并形成 zh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