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造反
“不装了!我摊牌了!”
“其实咱老汉的身份,绝不仅仅是一个区区的指挥佥事!”
老朱头双手负后,一脸严肃地对着李平安说道。\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
“那你是……”
李平安这回也懵了。
不是吧不是吧!。
老朱头真的是朱元璋?
老天爷你可不敢开这玩笑啊!
不止是李平安,太子朱标和蒋瓛也是震惊之极。
父皇/陛下这就摊牌了?
本宫/卑职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啊!
“李小子,你猜的不错。这里不是我的宅邸,而是一处王府。”
“是当今圣上修给他小儿子朱权的。”
“咱老汉 yi/大家子也不过是暂住在这里而已。”
朱元璋点头说道。
朱权?
李平安想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
这个朱权不就是洪武年间的大明兰博,永乐大帝见了都自愧不如的 meng男宁王吗?
只不过现在朱权才四岁,既没有封王也没有就蕃,乖乖地在紫禁城里的呆着接受洪武大帝的皇家教育。
但是洪武大帝疼儿子,提前给他在金陵修一处王府别院也可以理解。
可是你老朱头是啥身份啊?
能住在宁王的别府?
还“八四七”是带着自己 yi/大家子?
后世的网文作者都不敢写这么脑残的剧情啊!
李平安一边想,一边一脸狐疑地看着朱元璋,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一丝破绽。
“李小子你别这么看着咱老汉!”
“咱除了是皇上的老乡和亲兵之外,和天家还有一层关系。”
面对李平安的目光,朱元璋一脸淡定地说道。
“呃……”
“你和当今圣上有什么关系?”
李平安一时之间也有点被朱元璋唬住了。
“这其实是一个秘密,咱老汉一般不会对别人说。”
“不过咱们都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到了,都不是外人。”
“咱老汉告诉你,你小子可千万被给咱传出去。”
“其实??”
“咱还是当今圣上的远方亲戚呢。”
“要是按照我们乡下的规矩细论起来,陛下还得叫咱老汉一声「哥」呢!”
朱元璋面色从容地说道。
“嘶??”
话音刚落,朱元璋周围就响起了一片轻微的吸气声。
朱标和蒋瓛都是一脸的惊讶。
父皇/陛下这是自己给自己当哥了?
这谎话也是张开就来啊!
这还是自己映象里那个不苟言笑的父皇/陛下吗?
“李小子,你要知道,咱和当今圣上是同乡,又都姓朱。”
“乡下人嘛,绕来绕去总是有那么一点儿沾亲带故的。”
“只不过陛下和咱多关系离得比较远,所以就一向没什么来往。”
“但是你们也知道,因为革达子们的残暴,陛下的亲人大多都死于非命。”
“正因如此,陛下登基之后才认下了咱这房亲戚。”
“咱也算是否极泰来了!”
朱元璋迅速给自己编好了理由。
“原来是这样啊!”
李平安点点头,表示认可了朱元璋的说法。
后世的乡下经常是一族一姓居住在一起,彼此之间都有些七拐八绕的关系。
更别提宗族观念更加盛行的大明了。
所以老朱头和当今圣上沾亲带故完全说得通!
只不过关系比较远,就像自己和方孝孺的关系一样。
只不过洪武大帝以前经历太过悲惨了,一场饥荒就把全家都饿死了。
再加上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和兵匪盗贼横行,估计大明建立的时候,洪武大帝活着的亲戚也就不多了。·0!0·小`税/惘* +醉~薪+彰^結?哽*辛*哙-
但是朱元璋又是个极其重视乡土和亲情的人,在加上老朱头又是他的亲兵和老乡,就顺势认下了这个亲戚。
李平安直接迪化,把剩下的细节都给脑补完了。
“老朱头,即便你和当今圣上沾亲,但这也不是你带着 yi/大家子都住到王府的理由啊!”
“这解释不通啊!”
李平安说出了心中最后的疑虑。
“哈哈哈!”
“李小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按照咱凤阳老家的风俗,家里给儿子盖得房子,都需要请儿孙满堂的长辈来新房子住一段时间。”
“这叫「镇宅」!是为了把老房子的福气带到新房子里来,镇住新宅的邪气。”
“咱老汉 yi/大家子就是被陛下请来镇宅的啊!”
朱元璋仰天大笑道。
“原来如此啊!”
李平安恍然大悟!
长辈给晚辈镇宅的习俗后世也有。
身为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草根逆袭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骨子就是以一乡下老农,十分重视自己老家的习俗。
虽然洪武大帝还有一些亲戚,比如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但是一来这些人都是洪武大帝的子侄辈,和习俗不符
二来这些人不是王爷就是国公,让他们大张旗鼓地来给自己儿子暖房,传出去不太好听。
反而老朱头这个四品官儿不显山不露水,儿女双全又和洪武大帝同辈,来给朱权暖房是最合适不过了。
“厉害了老朱头,没想到你居然这么牛!”
“还藏得这么深!”
“果然是深藏不露啊!”
李平安一脸羡慕地看着朱元璋。
毫不夸张,他现在可是发自内心的羡慕啊!
史书上记载的洪武大帝一向以冷酷无情的形象示人。
高高在上!
杀伐果断!
可是你如果仔细了解洪武大帝,会发现洪武大帝是一个非常讲人情的人。
在不触犯大明统治基础的前提下,洪武大帝还是十分照顾自己的亲戚和老部下。
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朱文在谋反却只被软禁给,另一个就是洪武大帝亲自撰写的《大诰》了。
整个洪武朝,《御制大诰》总共再版了三回。
在《大诰·武臣》这个版里,洪武大帝用大白话告诉全天下,他抄家就喜欢派卫所士兵而不是官府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