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名垂青史(第3页)
甚至连小朱这个年轻人都争不过他们。
起得名字也引经据典。
各种名言和考据信手拈来。
可惜都太过高雅了,让人听了以后都记不住,还不如老蓝起得「日月神教」接地气。
“好啦!”
“都不要吵啦!”
“不就是一个名字吗?在李小子面前吵成这个样子,丢不丢人!”
最后还是朱元璋看不下去了,拍桌子制止了这场闹剧。
宋濂和吴琳、罗复仁等人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举动有些失礼,老脸一红,偷偷站在了后面。
只有蓝玉还喋喋不休地向别人吹嘘他日月神教这个名字起得有多么好。
日月,日月。
一听就是大明出来的。
多好!
“老李,你觉得这个公司叫什么好?”
朱元璋向刚才一直没有做声的李善长问道。 平时有这种出风头的事情,他李善长可是从不错过。
怎么今天拱了个火就撤了?
这不符合他李善长的性格啊!
咱老汉还是问问这老小子得了。
“朱大人、李小子、各位同僚,其实老夫已经有了一丝拙见,还望各位看看是否可行。”
终于轮到老夫来装这个逼了!
听到朱元璋询问自己的意见,早已成竹在胸的李善长心中一喜,面不改色地站出来说道。
“吾等愿闻其详!”
“李老哥,你就别想了!俺的日月神教多好?一看就知道这公司是大明的。”
“老朽也想听听李兄的高见!”
“……”
所有人表面客气,但是心中并不服气。
你李善长虽然是开国六公爵之首,大明文臣第一人。
但是对不起!
比起文采,你还差了老夫那么一(亿)丢丢。
老夫倒要看看,你能起个什么名字。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李善长的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没错!
就是这个感觉!
自从李小友横空出世之后,老夫可是再没享受过这种众星捧月,一举一动都是万众瞩目的感觉了。
今天,这个 feel它又回来了!
“咳咳!”
李善长清了清嗓子,用兰花指捻着自己的长须说道:“以老夫的拙见,这个公司不如就叫「洪门」吧!”
噗!
话音干落,李平安一口水就喷了出来。
老李头你说公司叫啥?
洪门?
这大明还没完呢!
你就搁这儿反清复明了?
你还不如直接改名叫「青帮」呢!
“李兄,「洪门」这个名字,未免有点粗俗吧?”
“是啊李兄!这听起来有点像是江湖门派的名字,登不得大雅之堂啊!”
“李兄,还望你你三思啊!”
“……”
吴琳、罗复仁和宋濂这些文臣听到「洪门」这个名字也大吃一惊!
你李善长好歹也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出身!
虽然在才学一途上,差了自己那么一(亿)点点,但是你也不能起这么一个和蓝玉同一水平的烂名字吧?
洪门?
这要是传出去,那些番邦会以为我大明士林无人啊!
不止是宋濂他们,蓝玉和常茂也对李善长起得「洪门」鄙夷万分。
这一听就是不知道在江湖哪个犄角旮旯苟且偷生的小门派。
哪如俺老蓝/我舅舅起得「日月神教」威风?
一听就是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大门派!
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一脸的诧异。
不应该啊!
老李/李大爷的水平不应该这么差啊!
这是发挥失常了?
“呵呵!”
面对这些老伙计质疑的目光,李善长只是微微一笑。
老夫早已预判了你们的预判。
下面,就要正式进入老夫的装逼节奏了!
“诸位可能对老夫所起的「洪门」一名心存顾虑。”
“无妨!只要老夫把这个字写出来,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老夫要起这个名字了。”
李善长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了个繁体的「门」字。
“自古以来,内外有别。”
“「门」,乃出入房屋,沟通内外的必经之途。”
“如今朱大人、李小友和吾等创建的这个公司,不就是为了沟通大明内陆和海外世界吗?”
“所以「门」一字用在这里,实在是恰如其分。”
“诸位可有异议?”
解释完后,李善长抬头向吴琳和宋濂、罗复仁问道。
这几个人立刻点头表示同意。
关于「门」这个字的解释,不论是东汉祭酒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还是南朝梁国刘勰编纂的《文心雕龙》,都有明确的记载和解释。
确实有李善长说的那个意思。
不过和自己刚才所起的名字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那敢问李兄,那这个「洪」字又做何解释?”
宋濂接着问道。
作为大明的军师,宋濂对李善长这个文臣之首向来不太服气的,有机会就要别别苗头。
现在这么大个破绽放在这里,他宋濂要是不乘胜追击一下,那还是他大明军师宋濂吗?
“呵呵!刘大人,你看这是什么字?”
面对宋濂的咄咄逼人,李善长依然不惧,顺手有写出一个繁体的「汉」字。
“李大爷,这不是一个「汉」字吗?”
宋濂还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的常茂已经抢先回答了。 作为深受皇汉教育影响的爵二代,常茂认识的头两个字就是「明」和「汉」。
简直熟的不能再熟了。
所以看到这个字,立刻下意识地回答道。
“你这个孩子说得不错,的确是我汉家子民的「汉」字!”
“你们要知道,公司成立以后,我无数汉家儿女就要远渡重洋,植根海外。恐怕一生一世,再难返回故土一步!”
“这就是我汉家子弟,失去了中原的故土啊!”
“这个「洪」字,就是「汉」字失去中土所得。”
李善长一边说,一边抹去了「汉」字中间的「中」「土」二字,果然变成了一个「洪」字。
“老夫之所以把公司第一个字命名为「洪」,就是向告诉那些在海外打拼的汉家儿郎,宁恋中原一撮土,莫恋海外万两金!”
“不论这些海外游子飘零到了哪里,这大明才是你们永远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