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疯了(第3页)
虽然李先生把自己族兄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毕竟他们都是一族之人,那都是他们儿家务事。
要是自己因为李先生的态度给他这个远房族兄小鞋穿,那恐怕以后倒霉的是自己。
自从李先生让他族兄给自己当副手以后,他沈万三可是尽心调教,不敢怠慢半分。
所以尽管方孝孺是自己名义上的小弟,但他可真没敢拿方孝孺当成伙计使唤。
知道李先生不待见这个族兄,所以一直让他在金陵城中和自己学习如何做生意。
一方面是让方孝孺体验一下商人的不易,另一方面也是让他远离他族弟,省得李先生
烦心。
更可况这几天李先生正在筹备洪门票号。
身为大明首富的沈万三一眼就看出了里面蕴含的商业价/值,所以他第一时间挑选了方孝孺和自己一起筹备票号事务。
连跟随了自己多年的老人和大掌柜都没有带。
他沈万三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对待方孝孺,那可真是尽心尽力,比他带徒弟还要尽心尽力。
本来今天沈万三是向李平安汇报票号的筹备情况,顺便把方孝孺也带了过来。
知道先生不待见自己找个族兄,就让他在外院等着。
谁知道就出事了!
方孝孺这个死马仔刚进了前面的院子就嚎啕大哭。
和疯了一样,拉都拉不住。
这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可咋整?
无奈之下,沈万三只好硬着头皮向李平安禀报。
看看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哦?这么夸张吗?”
“万三,你前面带路,咱们一起去看看。”
听了沈万三的描述,李平安顿时来了兴趣。
稍微收拾了一下,就走进了前院。
蒋瓛想了一下,也莫不出声地跟在了后面。
“悟了!”
“我悟了!”
“我又悟了!”
还没走几步,李平安就听到了方孝孺大喊大叫的声音,顿时一皱眉!
前几天你就悟了。
今天你又悟了!
你方孝孺这么能悟,干脆以后改名叫「悟能」算了!
跨入前院,李平安立刻看到方孝孺跪在自己平时写字的墙前嚎啕大哭,神情无比激动。
他的旁边,则站着大闲人常茂和手里捧着高中生物课本的李如同。
“老李,这个扫把星是怎么了?”
李平安好奇地问道。
虽然自己获得了「外科手术精通」的奖励,但是眼前方孝孺的病症明显不在自己的医治范畴之内,属于精神类疾病。
“先生,你族兄也没什么。”
“只不过是大喜之下的情绪激动而已,过一会儿让他冷静冷静就好啦。”
李如同抬起头瞅了一眼方孝孺说道。
李平安冲着李如同点了点头,好奇地走向方孝孺,看看是什么让他如此激动。
可是看来看去,杵在方孝孺面前的也不过是自己经常用来写字的墙而已。
没啥稀奇。
“我说你这么激动干吗?”
“莫非这墙上面还绣着花不成?”
李平安向方孝孺问道。
“贤弟,这是神迹!是神迹啊!”
方孝孺指着面前的墙状若癫狂!
“贤弟,你看到了吗?”
“这些都是先贤大儒留在这里的真迹啊!”
“怪不得当今圣上可以在短短一个月内改变我华夏五千年的弊政,凭的就是这些写在墙上的先贤神迹啊!”
李平安顺着方孝孺手指的方向一看,顿时愣住了!
这是什么真迹啊?
这不就是本公子随手写在上面的字吗?
这咋还神迹上了呢?
“你说这是大贤留下的真迹?”
“∵你确定?”
李平安指着墙上的字问道。
“自然啊贤弟!”
察觉到李平安言语中的不屑,方孝孺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墙上的字迹说道:
“贤弟你来看!”
“这是内阁、司礼监和军机处!”
“这是我大明宝钞的弊端!”
“这是科场舞弊和南北分榜!”
“这是??”
“这些都是先贤的真迹啊!”
“微言大义!每一句都能让人勘破大道之理。”
“这简直就是一面悟道墙啊!”
方孝孺指着墙上的字迹越说越兴奋。
到了最后,两眼冒光,确实有点走火入魔的景象。
方孝孺总共来过这个小院两次。
第一次只顾着劝自己族弟入朝为官,再加上被李平安在儒教的问题上 ci激不小,所以压根就没注意到这面前的存在。
今天被沈万三安排这这里之后,无意之中发现了写在这面墙上的字迹。
一看之下,顿时惊为天人!
作为心怀天下的读书人,方孝孺自然十分关心朝政。
知道当今圣上这段时间推出了不少新政。
无论是中枢的结构变动,还是科举的锐意改革,亦或是大明宝钞的锚定机制……
零零总总都直指问题的本质,彻底解决了这些困扰历代王朝千百年的大难题。
本来方孝孺以为这些都是圣君和贤臣参详之后考虑的结果。
没想到在自(得赵赵)家族弟的一面院墙上看到了所有的线索。
他甚至看
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圣上送给自己的话。
在联想一下陛下对自己族弟的态度,方孝孺恍然大悟!
贤弟小小年纪,而且一直都是白身,为什么能得到陛下的高看?
那是因为自己这个族弟的陛下身后有高人啊!
为什么自己这个儒教的忠实信徒被族弟三言两语就动摇了信心?
还不是背后高人的指点?
甚至陛下安排自己亲近贤弟,那也是想接近他背后的高人!
这面墙上的字迹,就是铁证!
悟了!
我方某人终于悟了啊!
想到这里,方孝孺状若癫狂!
确实有几分走火入魔的样子。
他自幼就有着「神童」之称,不仅年纪轻轻中了举人,还被大儒宋濂收为关门弟子,前几天甚至被当今圣上钦点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名满天下,堪称是儒家的后起之秀。
虽然方孝孺一直表现得很沉稳,但是内心之中,他还是十分为自傲和自信的刊。
但是自从遇到李平安这个素未谋面的远房族弟以来,方孝孺就一直被打压。
甚至连自己奉若神明的孔孟之道,都被这个小自己八岁的族弟驳斥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