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不可能(第3页)
他本来就是个直性子。
儒家「君君臣臣」那一套理论,更是早就深入骨髓,一时半会儿无法消除。
所以即便面对朱棣的威压,也是面色如常,毫不退让。
就像史书上他面对靖难成功的永乐大帝一样。
一旁观看的朱允炆憋得小脸通红!
天啊!
终于有一个人敢正面硬钢自己四叔了!
自己这个四叔简直太不地道了!
一点儿长辈的样子也没有。
见了自己不是掐就是抱,要不就说自己是小胖子。
他也不看看自己儿子都胖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脸嘲笑自己?
总之就是一点儿不把自己找个大明帝国的未来继承人放在眼里。
虽说自己和父王告过几次状,但是毫无用处。
在朱标眼里,这就是自己四弟和他儿子闹着玩儿呢。
是一种亲昵的表现。
现在好了,终于有人来治四叔了。
而且看耍嘴皮子的功夫,四叔明显不是这个人的对手啊!
没看见四叔脖子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吗?
这个书生叫什么?
本宫以后一定要把他弄到自己身边来当官儿。
“好你个混账!”
“不管你和李先生有什么关系,本王今天都要揍你一顿出气!”
被方孝孺喷得面红耳赤的朱棣终于忍不住了,抡起拳头就要锤方孝孺。
就在这时,一股大力从他屁.股上传来。
朱棣整个人都被踹得飞了起来。
不用问!
整个大明敢这么踢自己的,除了他老爹洪武大帝还有谁?
看到朱棣挨揣,秦王朱樉心中顿时大乐。
就连自己的屁.股似乎都不那么疼了。
“四哥,赶紧走吧!”
“父皇心情不好。”
周王朱橚将朱棣扶了起来。
“怎么?谁敢给父皇气受?”
“李先生?不可能吧!”
朱棣一脸惊讶地问道。
整个大明,敢惹自己老爹生气的,也就李先生这么一个异类了。
可是在朱棣的印象中,李先生顶多和自己老爹开开玩笑,从来没有惹他生气过。
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老四,不是李先生。”
“是李先生雇得俩老头儿。”
晋王朱棡因为比较胖,所以刚刚赶来,顺便和朱棣解释了一番。
他口中的两个老头儿,就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刚才忙着救治沐英,朱元璋没有注意到二人。
等到沐英转危为安以后,趁着大家都有时间,方
李平安将施耐庵、罗贯中和郭守敬三人介绍给了朱元璋。
毕竟他现在是洪门的大龙头,又在紫金书院的建立过程种出力不少。
把这些未来的书院先生介绍给朱元璋也是应有之义。
郭守敬还好。
朱元璋也听说过他的事迹,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水神,因此对郭守敬颇为敬重。
可是到了施耐庵和罗贯中这里就截然相反了。
朱元璋看他俩,总觉得像是看俩反贼,怎么也看不顺眼。
施耐庵和罗贯中也是一样。
三个人话不投机。
才聊了一会儿,朱元璋就被二人给直接气走了。
看到这一幕,李平安顿时眼前一亮!
这招好啊!
以后要是老朱头再到自己这里白吃白喝白女票,自己直接关门放狗……
啊不!
关门放施耐庵和罗贯中。
绝对能收到奇效啊!
嗯……就这么定了!
……
呼呼呼……
秦淮河畔,李平安正在练枪。
一杆霸王枪被他舞得虎虎生风。
院内的沐英看得目瞪口呆。
没想到恩公的武艺居然这么高强。
恐怕常大将军复生也不是恩公的对手。
“好枪法啊!”
“简直就和西楚霸王一模一样!”
李平安一枪点碎了一颗石子儿,沐英立刻大声喝彩。
这时他才注意到,原来沐英站在自己身后。
“沐周舍谢过恩公救命之恩。”
看到李平安注意到了自己,沐英急忙躬身施礼。
“小沐,你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李平安点头说道。
这个沐周舍的底子确实非常好。
别人要是得了恶性疟,即便有青蒿素这种特效药,也得恢复个七八天。
没想到小沐就凭借着压榨出来的草药汁,居然两天就恢复了健康。
这生命力堪称恐怖!
朱老四也是如此。
当初被人砍成重伤,也是没几天就活蹦乱跳得了。
老朱头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是猛得一匹。
听老朱头说,像这么猛的儿子,他还有二十几个。
好像除了小朱,不管是亲儿子还是干儿子,他家里经常出这种猛人。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将门世家?
“托恩公的福,沐某已经安然无恙了!”
沐英拱手施礼道。
姿势礼仪无可挑剔,酷似书中记载的儒将。
“你这个病是在西南得的。”
“现在贵州土司遍地,广西被几个大家族控制在手里。”
“那云南更是北元的一块飞地。”
“你去那里干什么?”
李平安好奇地问道。
按照史书,今年西平侯就会率军平定云贵二省大胜而归,进而被洪武大帝晋封为黔国公,世镇云南,成为大明西南的擎天柱石。
三百年忠心不改,直到被吴三桂杀死。
不过现在大明的历史已经被自己这只小蝴蝶改得乱七八糟了。
沐英到底啥时候平定西南高原,谁也说不准。
“哦!沐某不过是贵州都指挥使的一个小旗。”
“如今圣上已经准备兵发云南,沐某作为大军先锋的夜不收为朝廷搜集梁王军情。”
“可能就是在密林之中感染了瘴疫吧。”
沐英笑着说道。
早在皇宫面圣的时候,他已经从洪武大帝那里知道了李平安的种种神奇之处。
直到大明如今的各种变革,都和眼前的这个英俊少年脱不开关系。
不过最令沐英感到吃惊的是,这个被陛下赞叹为生而知之的少年,居然到现在还不知道陛下和娘娘的真实身份。
不仅如此,酒宴之上,陛下还给自己也起了个化名,叫做沐周舍,身份是先遣军的探子。
对于洪武大帝的这个决定,沐英虽然轰然应诺,但是心中却不以为然。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即便多么厉害,能有惊天动地之能?
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