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过年(第2页)

 为这个事,工匠们当时都还兴奋了好一阵子,纷纷称赞这是文教盛事。 

 油墨应用于大明现有的印刷行业,也是有大利的,直接节省了差不多一半的纸张,无疑是让读书人大大的受益了。})幻}想?3?姬?¤′ {d更3#£新¤]最-¨全′1 

 谁是读书人? 

 自然是自己的孩子啊! 

 否则武大人为何要改进印刷术? 

 匠人们都在等待武长风下一步的动作。 

 而武长风在得到油墨配方后,这才了解到,这个胡麻油其实正是由谷腾堡发明的印刷油墨的主要原料亚麻籽油,胡麻这种作物其实汉代就从西域传入了中国,在山西等地有种植,学名叫亚麻,除开榨油还可以织布。 

 解决了油墨问题之后,武长风发现金属活字依旧不是那么好搞定。 

 欧洲人的文字是字母文字,总共最多三十来个符号,图形也相对简单,他们只需要制造不超过40个图形不算复杂的字模,就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铅活字,以15世纪的技术,都可以用钢模冲压出阴模,然后批量铸活字。 

 但是汉字就没有欧洲字母文字的这种优势了,常用字就至少两千个,很多汉字图形还很复杂。 

 武长风没有放弃,当即就下达了制造金属活字的命令。 

 这个活计自然落在铁匠身上。 

 牛三锻造还行,但压膜就有些抓瞎了。 

 和劲勇堡内其他工匠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商讨半天时间,也没有什么好用的法子来解决问题。 

 甚至,牛三还专门跑了一趟怀来州,去请教城内相关有这方面经验的匠人。 

 几天过去后,到现在这个庞大的工程也只是完成了一小部

分。 

 期间武长风也时不时地开脑洞,也提出过冲压制造阴模,然后铸造活字的想法,然而汉字的特殊性,让武长风的各种脑洞都落了空。 

 没有具体的技术细节,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连铅活字铸造本身都有问题,武长风只记得是铅活字,不记得应该是铅合金活字。 

 铅是比较容易熔化的金属,但是凝固后体积会缩小,后来加入锡之后,铸造活字时冷却后变形问题才被解决了一部分,但依旧不是特别理想。 

 这倒不是谷腾堡搞出来铅合金有多好的技术,只是大明此时没有发现锑这种并不常见的金属,市面上没有,武长风的试验自然不会获得彻底的成功。 

 明代虽说是中国自中古以来发展速度落后于西方的起点,但就算到了此时,大明与欧洲比技术水平也是各有千秋,别说谷腾堡那会的欧洲冶金技术,就是现在欧洲的冶金技术也是不如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