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世代承袭
武长风一边沉思,一边看着眼前的吉庆丁丁当当地打着鸟铳的铳管,舜乡堡匠作坊的分工大致分为铁作、木作、火药作。鸟铳最关键的部分是铳管的打制焊接,吉庆虽为匠头,平日也多有打制鸟铳的,而且很多鸟铳的组装他也有参与。
舜乡堡匠作坊早有相关铳管连接的铳床,很早便流传下来,方便铳管穿上铆钉,此时他旁边放着一根制造好的鸟铳,乌黑精良,鸟铳的外形结构与西方的火绳枪并无区别。不过西方火绳枪的龙头是由前向后击发,眼前的鸟铳则是龙头反向安装,后设挡板防止击发时产生的气体伤及射手,这是当时中国人聪明才智的体现。
看着吉庆在制管焊接,武长风忽然道:“就不能在钢芯上直接将铳管打出来吗?如此,铳管更为坚固粗厚,不容炸膛,威力也更大不是?”
武长风看过一些史料,记得西方火绳枪与日本铁炮,就是直接在一根钢芯上直接裹以红铁,然后一层一层的敲出来,不需焊接,这样铳管很大,威力也大。
吉庆一愣,他仔细地沉思了一会,道:“确实,由于不需制管焊接,这样对工匠技艺要求低下,是不容易炸膛。铳管大,装填子药多,火铳的威力也大。只是,这火铳的射程就近了,小人估计杀伤力也就在六十步左右。”
“六十步……”
武长风沉吟起来,清兵的步弓射程就在六十步。
如此与清兵对射,似乎没有优势啊。
除非,要有火炮!
现在的后金军,很快要称为清兵了,他们的披甲兵,除了身披铁甲外,很多人都是披着双层的棉甲。
这棉甲,不论是大明还是后金方面,都是经过专门的加工,用水浸泡后再经暴晒晾干,韧性十足,很多棉甲还衬有铁叶子,对付刀枪弓箭,特别是对火器火铳的防护很有效。
相比大明,后金的棉甲更为精良,普通的火器很难打穿他们的棉甲,更不要说披了双重的棉甲了。
武长风思前想后,相比射程,对上未来的清兵,还是火器的威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