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世代承袭(第3页)

工桌的两侧站着一群约莫八九岁的孩童,他们正拿着绳索穿过铁甲的甲片将其串联起来。

他们所做的正是在明军军中广泛装备的铁遮臂,在桌下的篮中此时已经是装好了数十件铁遮臂。

这个时候并没有不允许招募童工这么一说,这些串绳的孩童都是各个军匠家中的孩子,在工坊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忙。

明兴灭元之后,因为断代的问题,所以不少的制度都只能是沿用元朝。

其中就有户籍上的的制度,普通的百姓被分为民、军、匠等户口。

军户、匠户皆是代代相传,世代承袭,不得改易。

这些孩童他们以后也将会成为工匠,接替他们父辈的工作,现在在坊内其实就是在帮工学徒的活计。

武长风走至近前,从桌上拿起一块用于制作铁遮臂的铁甲叶片。

明时普遍在军中装备铁制的遮臂,又叫做臂手或是臂缚,外层以细钢片层层叠叠连缀而成,防护区域包括整条手臂,

再用熟狗皮作衬里,皮绳作带,手臂内侧的袖子则用紬布缝成。

合格的遮臂对于刀砍枪刺和弓箭射击都有着极好的防护。

现在所做的正是第一道工序,先用绳索将这些甲片串联起来,使其初步成型。

武长风没有锻造的经验,看不出什么门道,但是从第一感觉来说,军器局内的氛围还算是不错,工匠们虽然沉默不语,但是兵刃的时候还算是认真负责,起码没有磨洋工的人存在。

此时的牛六正在指导名为江万山的匠头应当如何打制明盔的细节,全神贯注之中没有注意到武长风走进了工坊。

不过看到的人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提醒了牛六。

牛六倒是一脸轻松,江万山发现了武长风之后显得极为紧张,连忙丢下了手中的事务,快步走上了见礼。

牛六介绍道:“此人名叫江万山,甲胄坊目前基本都是由他负责,他就是匠头。我几乎不用过多指点,该会的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