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尽力而为

时间很快到了崇祯九年的三月中,武长风看邸报,九年初,宣大总督梁廷栋。

曾议修宣镇楼台墻垣二百多里,不过算下来,需要本色粮二十三万四千余石,盐菜银十五万六千余两,户部认为本色折色皆无从措办,最后只得作罢。

在今年的年初,保安州各地年景都不是很好,去年没有大雪,到了今年,又没下什么雨。

眼看田地的禾苗长势不好。不过就算如此,保安州相比大明各地己经算好了。

从今年二月开始,山西各地便遭受了旱灾、虫灾,三月。更发生了大饥荒。时饥民无粮,只得食用树皮,草叶,临近山西的河南南阳,也发生饥荒。崇祯帝下诏赈济,并免受灾州县新旧二饷。

不过赈济杯水车薪。甚至官吏贪墨,落不到饥民的手中,一时间,饥民四散,涌入大明各地。

从三月起,陆续有一股股饥民从蔚州,顺圣州等地流入保安州,聚集在州城附近,希望活命,三月中,还陆续有几十,上百的饥民来到舜乡堡下,随着传言到舜乡堡便可活命的消息传开,三月二十日这天,更是有一股上千人的饥民来到。

大明国初时,设有养济院收容灾民,养济孤贫残疾无依者,又设立义塚,掩埋遗尸骨骸。永乐年时,设立饭堂赈济流民,在京师还设立蜡烛、旙竿二寺收容灾民。明中叶后,大明遍立粥厂,赈济灾民。

粥厂本为仁政,不过到了明末,朝中赈恤能力严重不足,各地富户官员也多有冷血,施粥者少,坐视饥民苦寒者多,甚至借机拐买妇女孩童等。自三月饥民来到保安州城后,保安知州与操守官便下令紧闭城门,严加防守,官方却没人出面施粥布善,甚至城中商户米铺又集体抬高了米价,博取暴利。

这种情况下,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站了出来,他在城内奔走,呼吁富户在城外设立粥厂,不过除了城内的万胜和米店外,响应寥寥,饥民死难者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