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建筑师张浩的“2016锁桥蓝图”(第2页)
“看,这是我们的家。”他抬起头,眼里是2035年的沧桑与2016年的认真交织,“客厅要朝东,这样每天早上你睁开眼,就能看到黄山的日出,就像现在这样。”他用树枝在矩形里画了个大大的窗户,窗外用弧线勾勒出云海的形状。
苏雯的眼睛睁大了,雨水不知何时开始飘落,打湿了她的头发,她却浑然不觉,只是蹲下来,看着他在泥地上继续画。
“这里是阳台,”张浩在矩形旁边画了个长条,里面歪歪扭扭地画了很多小圆点,“种满你喜欢的多肉植物,仙人掌、熊童子、玉露……我查过资料,它们不需要太多阳光,适合你这种‘植物杀手’。”他想起原时间线里,她总把多肉养死,后来再也不碰园艺。
雨越下越大,泥地上的线条开始模糊。张浩却像没看见,继续用树枝勾勒:“卧室要带一个飘窗,冬天可以坐在上面看书,我给你做个软垫,用你喜欢的姜黄色布料。还有厨房,要做成开放式的,这样你在做饭时,一回头就能看到我在客厅看图纸……”
他的声音被雨声打散,却异常清晰。苏雯看着他沾满泥土的手指,看着他专注的眼神,突然觉得眼前这个蹲在泥地里画房子的男人,比任何时候都更贴近她的心。她想起原时间线里,他的图纸永远是给甲方的,家里的装修都是她一个人跑建材市场,而现在,他正在用最原始的方式,为她绘制一个“像桥一样坚固”的家。
“张浩……”苏雯的声音带着哽咽。
张浩抬起头,雨水顺着他的额角流下,他却笑了,像完成了一个最得意的作品:“怎么样?虽然没我的‘云顶之翼’壮观,但……”他顿了顿,认真地说,“但它有窗户对着日出,有阳台种多肉,有能看见彼此的厨房,最重要的是——”他指了指泥地中央,用树枝歪歪扭扭地写下“张&苏”,“这里面有我们。”
苏雯再也忍不住,眼泪混合着雨水滑落。她没有像原时间线那样抱怨“泥弄脏了鞋”,而是掏出手机,蹲在泥地前,小心翼翼地拍下了这张“泥地蓝图”。雨水打在手机屏幕上,她却用袖子仔细擦干净,仿佛在保护什么稀世珍宝。
“好看,”她吸了吸鼻子,看着张浩,眼里闪着光,“比你的‘云顶之翼’好看一万倍。”
张浩笑了,捡起脚边的同心锁,拉着苏雯将它扣在铁链上。锁环碰撞的声音在雨幕中格外清脆。他没有像原时间线那样急着下山谈业务,而是陪着苏雯,在雨里看着那幅逐渐被雨水冲刷的泥地蓝图,直到最后一点线条消失在泥土里。但他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就像黄山的桥,不仅连接了两崖,更连接了两颗曾经渐行渐远的心。
“2035年·“桥居”设计工作室”
“爸爸,你看我画的‘泥地小屋’2.0版!”
八岁的张思桥举着画本,跑到张浩面前。画本里,歪歪扭扭的泥地小屋已经进化成了精致的水彩画:姜黄色的飘窗软垫、摆满多肉的阳台、能看见日出的客厅,甚至连厨房水槽旁的防滑垫图案都画得清清楚楚。张浩接过画本,手指拂过女儿稚嫩的笔触,想起2016年那个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