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暴风宇宙的风洞坐标
卧龙舱的跃迁引擎发出最后一声低鸣时,叶云天正盯着舷窗。窗外的星河流淌速度骤然加快,像被倒入漏斗的颜料,瞬间被压缩成一道刺眼的白光。三秒后,白光炸开,无数细碎的光点如同被狂风撕碎的纸屑,在黑暗中无序飘散——他们已经进入了暴风宇宙的边缘。
“能量乱流强度2.7特斯拉,超过安全阈值30%。”林月瞳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电流的滋滋声,“但护盾的本源能量在自动适配,风元素的波动频率正在同步。”
叶云天转头看向身旁的叶云添。这位刚苏醒三个月的“控风者”正闭着眼,指尖悬浮着一缕透明的气流,气流的震颤频率与舱壁的嗡鸣逐渐一致。他的睫毛上凝结着细小的冰晶——那是跃迁时的空间低温造成的,但冰晶并未坠落,反而随着气流的旋转缓缓升空,在半空中化为雾气。
“这里的风,连物理规则都在啃食。”叶云添睁开眼,瞳孔里映着窗外扭曲的星光,“你看那些恒星的光,本该沿直线传播,却被气流掰成了螺旋状。这不是自然形成的乱流,是‘无序之风’留下的‘思维痕迹’。”
弹弹1号的全息影像在主控台前亮起,依旧是那团淡紫色的数据流。它突然伸出一条纤细的触须,指向舷窗右侧——那里有一片呈楔形的黑暗区域,边缘的星光像是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截断,断口处残留着锯齿状的能量波纹。
“检测到高强度空间撕裂信号,”弹弹1号的电子音带着明显的波动,“与‘宇宙风暴源点’的基础特征匹配度79%。”
叶云天调出星图,第七殖民星的坐标正闪烁着红色警告。三个月前,叶云添在卧龙舱的观测台上,曾用气流在空气中勾勒过这颗星球的轮廓——那时它还是暴风宇宙的“风眼锚点”,依靠稳定的飓风环流维持着周围星系的引力平衡。而现在,星图上的坐标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红色警戒线。
“还有三分钟抵达预定轨道。”叶云天调整操纵杆,卧龙舱轻微震颤了一下,避开了一片突然横亘在前方的、由金属碎片组成的星云。那些碎片大小不一,小的如砂砾,大的堪比小型陨石,却都以相同的频率旋转着,边缘泛着诡异的青灰色光芒。
叶云添的手指突然按住了眉心。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袖口的风纹刺绣像是活了过来,在布料上扭曲成痛苦的形状。“是‘混乱代码’的残留……”他低声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些碎片里,还锁着星球被吞噬时的最后一阵风。”
风之荒漠
卧龙舱进入第七殖民星轨道时,叶云天沉默了足足半分钟。
从高空俯瞰,这颗星球已经失去了球体的规整轮廓,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环形沟壑,最深的一道几乎贯穿了大半个星球,像被巨斧劈开的伤口。那些沟壑的边缘泛着金属般的冷光,探测器显示,其土壤成分中,铁元素的含量高达63%——这在三个月前的报告里,还只是11%。
“是风洞的高速气流剥离了表层土壤,只剩下金属内核。”叶云添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指着一道直径约三千公里的环形风痕,“你看它的走向,顺时针旋转到一半,突然毫无征兆地变成了逆时针,这违反了科里奥利力的基本规律。”
林月瞳操控着小型探测无人机飞离船舱,无人机刚穿过稀薄的大气层,画面就开始剧烈抖动。镜头里,地面上的沙砾并非静止或随风滚动,而是像沸腾的水般上下跳跃,每一粒沙砾都在进行着无规则的三维运动,时而悬浮,时而俯冲,仿佛被无数只无形的手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