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高手下山(第2页)

 陆隐却没有因为白举纲的吹捧而飘起来。 

 拜他为师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这主要是看个心情吧,反正他是没心情收一个老头子当徒弟,当年李耳跟陆隐谈经论道之后也生出拜师的想法,还不是一样被陆隐无情拒绝了。 

 陆隐只是跟冯唐点头一笑,放下手中的古籍,对白举纲说道:“这些书,我没什么兴趣,

就不要了,你拿回去吧。” 

 古书? 

 以前陆隐看得还少吗? 

 别人或许见得少,但在陆隐看来,还不如量子力学有趣。 

 冯唐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那些书,惊道:“老杨,这些书你也舍得送?怎么就不送我几本?是我们交情不到位吗?” 

 听到冯唐想要,白举纲立马就变了脸,说道:“你要看就跟我说,看完还我就是。_a-i/l+e·x^i?a*o~s_h`u_o~.\c¢o?m′” 

 直接就是区别对待。 

 冯唐扯着嘴角,最后忍不住问陆隐:“陆隐对吧?不知道你对明朝的灭亡有什么看法?” 

 陆隐沉默了片刻,他对明朝君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永乐帝朱棣在第二次北伐蒙古诸部班师回朝,在北京对臣子说的是: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也就有后世说,明朝三百年,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听起来倒是很有气势,也很有骨气。 

 但是陆隐知道,明朝时期的财政出了很大的问题。 

 朱元璋造反出身,自然是怕别人也跟着学造反,严重缺乏安全感,搞了个分封藩王制度,以亲藩制度拱卫家天下。 

 朱元璋做出最奇葩的事情就是,他没读过什么书,于是建国之后,国家的制度几乎全盘继承了元朝的制度,蒙古人玩金融本来就没玩好,发行纸币后,不制造铜钱,并禁止使用前代铜钱,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掠夺。 

 到了朱元璋这里,他的吃相就更难看了,发行纸币宝钞的时候,一方面拼命印钞,又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只能有百分之三十用宝钞,其他的就只能用实物或金银,这几乎就是只印不回收,朱元璋还没死呢,明朝的宝钞就变成废纸。 

 偏偏他还不制造铜币,那时候,民间自发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 

 皇室被迫接受白银交易,丧失铸币权,对民间的经济干预能力几乎为零,这还能玩? 

 还有就是明朝的税收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陆隐当年看在眼中真的只是笑了笑,没文化的君王是真的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的。 

 “最重要的还是财政出了问题。” 

 陆隐也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一下冯唐,他并不在乎冯唐怎么看他,无所谓的。 

 “财政?”冯唐皱了皱眉,他们搞历史研究的,大多数都认为,明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官场腐败、宦官专权、无可战之师,还有崇祯皇帝个人原因,财政这一个点还真没想过。 

 其实陆隐说的财政,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国家财政出了问题,后面的问题就接踵而至,国家没钱给官员发工资,没钱给藩王发俸禄,官员和藩王就只能自己贪和抢百姓的,这样下来,怎么可能不亡国? 

 陆隐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对白举纲说道:“我先下去了。” 

 白举纲也愣住了,就一句财政出了问题? 

 这算是什么回答? 

 不过,看冯唐的表情,他也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他们这些搞史学研究的,看到的更多是文字记载的一些事件,但陆隐这简单的一句话还真是点醒了梦中人。 

 经济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陆隐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基本是充当一个看客,一个朝代的灭亡,必定会有另一个朝代的崛起,这么多年过去,他不得不承认,如今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 

 叶青青在楼下努力默写着扁鹊的两卷医经,却突然收到一个消息。 

 前天卖龙隐珠的那个人死了! 

 突然暴毙! 

 这个消息让她震惊不已,虽然心中早就有所准备,但陆隐一语成谶,说那人要死,那人就暴毙了,未免有点吓人。 

 看来那颗龙隐珠真的很有问题。 

 陆隐下楼后看了看魂不守舍的叶青青,问道:“抄了多少遍了?” 

 叶青青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那个盗墓贼真的死了。” 

 “嗯。”陆隐神情平淡,这很奇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