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99章 敌军迷惑行动(第2页)

 

张有才在 13 号节点发现,假信号的电码间隔比志愿军标准快 0.2 秒:“这是美军发报机的齿轮转速误差,他们偷学我们的代码,却改不了设备的脾气。” 他立即在信号中加入 0.1 秒的不规则停顿 —— 这是志愿军通信兵的 “指纹”,真正的友军信号会自动忽略,而敌军假信号则会出现混乱。

 

【技术细节:志愿军 “信号指纹术”—— 在电码间隔中加入与地质震动频率同步的微停顿,形成仅己方设备能识别的 “隐形签名”,实测可使敌军假信号识别率提升 92%。】

 

虚实博弈的情报对攻

 

【历史实物: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藏 “美军信号发射器残骸”,外壳印有 “us Ary 1952” 字样,内部电路与《黑蛛计划》中的 “诱饵发射器” 设计图完全一致。画面特写残骸旁的《志愿军反制记录》,记录着 “11 月 27 日 反向追踪敌军指挥频率”。】老周抓住敌军假信号的频率漂移,反向锁定其指挥中心:“他们在 597.9 高地放烟雾弹,真正的拳头在西北侧。” 他命令张有才向假信号区发送 “兵力集结” 的虚假回电,诱导美军侦察机拍照,同时将真实部署通过 45hz 低频段传递 —— 这个频段的信号沿着排水道的潮湿岩壁传播,敌军测向仪无法穿透页岩层干扰。

 

美军约翰逊少校收到 “共军向 597.9 高地增兵” 的情报时,嘴角露出冷笑:“上钩了。” 他不知道,志愿军的 200 门迫击炮早已在西北侧阵地待命,炮口正对准他精心伪装的真实主攻部队。当美军发起冲锋,迎接他们的不是预想中的薄弱防御,而是铺天盖地的炮火。

 

【人物心理考据:老周在反制日记中写道:“敌人用假信号骗我们,我们就用假回应喂饱他们的情报胃。当他们陶醉于欺骗成功时,真正的陷阱已经张开。” 这种将计就计的心理战术,成为破解敌军迷惑行动的关键。】

 

心理盲区的致命一击

 

【场景重现:志愿军在假阵地播放嘈杂的电台信号,王强的施工队在真实阵地保持无线电静默,张有才在敌军频道发送 “指挥所转移” 的假命令。历史影像:1952 年 11 月 30 日美军航拍照片,显示其误判的 “志愿军指挥中心” 实际是废弃的铁矿洞。】老周的 “静默反杀术” 直击敌军心理盲区:在 597.9 高地布置 20 台老旧发报机,24 小时播放混乱信号,而真实指挥所却进入 “蝉蜕状态”—— 仅保留 38hz 主频的最低功率发射,信号强度与岩层自然震动无异。美军测向仪捕捉到密集信号时,正一步步走进志愿军的心理迷宫。

 

张有才在敌军高频段发送 “第 15 军指挥部遭重创” 的假电,电码中故意包含 3 处美军加密系统的典型错误:“敌人会认为这是前线士兵的慌乱通报。” 当敌军指挥官看着情报犹豫不决,志愿军的 “喀秋莎” 火箭炮已悄然抵达发射阵地。

 

【历史闭环:美军《第 8 集团军作战复盘》(1952 年 12 月)承认,“黑蛛行动” 因信号特征暴露导致主攻方向偏差 1.2 公里,炮火准备时间延误 30 分钟,直接影响 “圣诞攻势” 的推进速度。志愿军《反迷惑战报》显示,此次反制行动使敌军伤亡率提升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