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59章 全国加密浪潮涌起(第2页)
7 月的一个雨夜,老周所在的邮电所突然收到加急电报,需要加密发送防汛指令。他颤抖着翻开笔记本,烟盒背面画着的 “密钥生成五步图” 早已被汗水洇湿。“第一步查区位码,第二步写在红格本,第三步算加减……” 他嘴里嘟囔着,手指在算盘上拨弄,终于在电闪雷鸣中完成加密。当收到对方的确认回电时,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 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加密操作。
推广中的技术断层远超预期。根据《全国加密系统推广问题汇总表》(1957 年 8 月),23% 的邮电所出现设备维护困难,18% 的报务员无法在 10 分钟内完成密钥更新。邮电部迅速启动 “百城千乡” 支援计划,从哈军工和各科研单位抽调 1200 名技术骨干,组成 300 支流动支援队,携带便携式检测设备奔赴基层。陈恒在动员会上说:“我们不是送货员,是要教会大家自己修锁、自己配钥匙。”
老周的转机出现在支援队到来的那天。技术员小张发现他用烟盒记录操作步骤,便送给他一本带插图的《加密操作口袋书》,还在每页边缘画了简明示意图。“老周,你看这密钥生成,就跟你平时打算盘一样,先定位,再拨珠。” 小张的比喻让老周茅塞顿开。半个月后,他不仅能熟练操作,还能帮着调试设备 —— 当他用红漆在电台外壳写下 “看天调码,保密如山” 的口诀时,小张笑着说:“这比我们的技术手册还管用。”
10 月,邮电部开通全国首个加密技术热线,老周成了热线的常客。他用带着西北口音的普通话询问:“下雨天密钥要不要换?”“电子管冒火花咋办?” 这些问题被整理成《基层常见问题 100 例》,成为培训教材的重要补充。更让人惊喜的是,老周自创的 “天气 - 密钥对应表”—— 用阴天、晴天、雨雪等天气图标标记不同的加密参数,被推广到全国 200 多个气候复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