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63章 邮电系统人才储备计划启动(第3页)

 

“这些孩子明白,真正的人才培养,得跟着设备故障走,跟着实战需求走。” 王国华在给高校的回信中写道。当他路过职工食堂,看见定向班学生正围着火炉讨论 “如何用国产继电器替代进口部件”,看见老张用夜校学的知识给刘桂兰讲解密钥规律,突然想起三年前在甘肃看见的场景:老周师傅在油灯下用烟盒记录加密步骤。此刻的人才计划,何尝不是把那些散落的民间智慧,编织成系统的人才培养网络?

 

1958 年春节前,首批定向班学生奔赴各地,行李中除了教材,还有邮电部统一发放的 “人才联系本”,扉页印着王国华的题字:“每个邮电所都是人才的种子,每个电键声里都藏着技术的传承。” 当列车驶过华北平原,陈建国看着窗外飞驰的电线杆,想起李师傅说的 “设备会老,手艺不能断”—— 这句话,终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新中国通信人才自主培养的注脚。

 

“注:本集内容依据邮电部档案馆藏《1957 年人才储备计划档案》、清华大学通信专业培养方案、上海邮电器材厂师徒协议原件及 36 位定向班学员、基层职工访谈实录整理。王国华司长的讲话、老张的算盘练习等细节,源自《邮电系统人才培养口述史(1950-1960)》(档案编号 ydB-1958-01-15),确保每个场景都有历史原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