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310章 密码机缴获意义(第2页)

 

二、中西材料的性能对话

 

材料组的实验室里,-209 的合金钢齿轮与国产柞木齿轮并排躺在培养皿中。来自东北的技工老王用千分尺测量变形量:\"美军齿轮在 80% 湿度下膨胀 0.05,\" 他敲了敲柞木齿轮,\"咱们的木头轮膨胀 0.3,但加了竹篾内衬后能控制在 0.1。\" 李工的算盘立即开始推演:\"只要把国产齿轮的容错算法多留 0.2 间隙,就能兼容两种材料的胀缩差。\"

 

最关键的发现藏在密码机的密钥设定装置,其核心部件是个直径 2 的钢制转盘,\"他们用热处理消除金属内应力,\" 老赵举着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工艺手册,\"但我们可以用传统的木材自然阴干法,达到类似的稳定效果。\" 这个将美式工艺与中式木工结合的想法,让陈恒立即想起在故宫修缮厂看到的古家具脱水技术。

 

三、加密逻辑的逆向重构

 

理论组的黑板上,-209 的齿轮联动图与国产 \"56 型\" 的木质齿轮组设计重叠,李工用红笔标注出三个关键节点:\"他们的加密周期是 17x23x31,\" 他指着齿轮组的质数组合,\"但我们的土法齿轮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必须用组合算法弥补。\" 老赵在旁边画出改良方案:\"用三组不同齿数的木质齿轮,通过误差补偿实现等效周期。\"

 

当第一份《-209 加密原理分析报告》完成,里面详细记录了 12 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对应的国产材料替代方案:\"钢制凸轮→柞木凸轮 + 生漆硬化处理滚珠轴承→自行车滚珠 + 竹纤维润滑 密钥转盘→枣木转盘 + 蜂蜡防水涂层\"。陈恒在报告扉页写下:\"敌人的密码机是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在材料局限中寻找算法突破。\"

 

四、土洋结合的创新转化

 

1957 年 5 月,当 -209 的齿轮数据被导入国产密码机设计,第一个挑战出现在密钥设定环节:国产木质转盘的刻度误差导致密钥错位率达 15%。老赵带着技工组在转盘边缘刻上盲文定位点,\"就像给转盘装了个触觉标尺,\" 他展示着刻有凹点的密钥盘,\"发报员凭手感就能对准刻度。\"

 

理论组则开发出 \"误差自适应算法\",利用 -209 的加密周期规律,自动修正木质齿轮的转动偏差。李工在算法说明中写道:\"我们没有复制敌人的金属精度,而是创造了适合木质齿轮的数字弹性 —— 就像用算盘算出二进制,用毛笔写下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