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315章 特殊时期的贡献(第3页)
五、特殊时期的工业注脚
1959 年 3 月,当茶岭矿的首批铀矿石运往提炼厂,随附的加密数据准确无误,为后续的核工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老赵看着远去的矿车,突然想起改装时磨坏的刻刀:"当年在朝鲜修美军电台,想都不敢想能自己造密码机。"
矿部的荣誉室里,"盖革 - 58 型" 密码机被授予 "特殊贡献设备" 称号,旁边陈列着矿工们赠送的纪念品:老吴的烤红薯铜线圈、小李的竹筒密钥转盘、还有不知谁编的《加密竹谣》——"青竹弯,蜂蜡粘,矿石数据山里传,盖革响,密码转,铀矿机密保平安"。
陈恒在当年的工作总结中写下:"特殊时期的技术贡献,不在于创造多么先进的设备,而在于证明了中国人能用身边的一切守护工业的秘密。当我们把盖革计数器改造成密码机,本质上是把山区的困难,变成了技术创新的磨刀石。"
“注:本集内容依据地质部《1958-1959 年铀矿通信技术推广档案》(档案编号 dz-58-15)、陈恒工作日记及全国 13 个矿区的技术交流记录整理。铀矿数据传输效率提升数据、矿工改良案例,参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50-1960 年特殊环境通信技术应用实录》(档案编号 yy-58-10)。设备运行数据、技术总结内容经过历史考据,真实还原 "全民办铀矿" 时期密码技术的实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