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自主替代探索(第2页)
二、机械加密的本土重构
国际禁运让电子元件奇缺,团队不得不将加密核心转向机械结构。李工在黑板上画出 \"齿轮组逻辑门\" 示意图,17 齿齿轮代表 \"1\",19 齿代表 \"0\",通过齿轮咬合实现二进制运算:\"1957 年反特时,我们靠齿轮转动周期破获敌台,\" 他敲着 -209 齿轮模型,\"现在让齿轮自己当计算器。\" 老赵带着小王改造缝纫机齿轮,将针车的 1.0 模数齿轮与密码机的传动系统对接:\"针车齿轮每分钟转 3000 转,\" 他调整着齿轮间隙,\"比进口计数器还快 10%。\"
最具创意的是 \"算盘密钥系统\"。小陈受珠算口诀启发,设计出基于五珠四档的密钥转盘,每个算珠位置对应不同的加密参数:\"上珠代表 5,下珠代表 1,\" 他展示着刻有 \"一上一一下五去四 \"的转盘,\" 老赵师傅的盲操作凸点,正好对应算盘的定位点。\" 这种将传统计算工具与加密技术结合的设计,让密钥设置过程充满中国韵味。
三、跨行业协作的突围智慧
自行车厂的技术科成了密码机研发的 \"第二实验室\",工人们将报废的 28 型自行车辐条分类筛选,热处理车间专门为密码机齿轮开发了 \"辐条淬火工艺\"。厂长拍着老赵的肩膀:\"你们要的 0.8 毫米辐条,比自行车轮辐还细,\" 他指着热处理炉,\"不过咱工人有的是办法。\" 在纺织厂,女工们用织毛衣的竹针编织竹炭纤维屏蔽层,每厘米 12 针的密度正好符合电磁屏蔽要求。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专家带来了意外惊喜,他们赠送的 \"生漆调制秘方\" 让绝缘层性能大幅提升:\"明代漆艺里的朱砂调色法,\" 修复师展示着泛黄的古籍,\"能让生漆的绝缘强度提升 15%。\" 小陈将朱砂颗粒研磨成纳米级粉末,加入生漆涂层,经测试,新涂层在盐雾环境下的寿命比纯生漆延长 3 天。
四、极端环境的适配考验
1962 年 5 月,\"62 型\" 密码机的国产部件在西北戈壁接受极限测试。小王背着设备穿越沙漠,发现桦木齿轮在干燥环境中出现 0.1 毫米的收缩,立即掏出茶岭矿带回的蜂蜡块:\"在矿洞是防潮,在沙漠是防裂,\" 他将蜂蜡融化后涂抹齿轮表面,\"老吴的蜂蜡,到哪儿都能派上用场。\" 小陈则在绿洲测试生漆绝缘层,发现高温下漆膜的介电常数波动,迅速调用敦煌壁画的防晒经验:\"在生漆里加 0.5% 的石英粉,\" 他记录着数据,\"就像给电路涂了层防晒霜。\"
西南三线的坑道测试中,竹炭电阻出现批次性误差,小陈带着团队蹲守在土窑旁,发现烧制时的通风量影响导电率:\"白天北风大,竹炭就偏脆;晚上南风潮,电阻值就偏高,\" 他制定出 \"分时烧制法\",\"让电阻也跟着当地的风向调整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