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542章 年2月:寒夜抢修(第3页)

 【特写:陈恒将冻伤的手贴在密码机外壳上,利用体温传导测试设备稳定性。47 分钟后,当电子管再次出现衰减迹象,他用铅笔在曲线终点画了个圆点,直径恰好覆盖三个格子(每格 0.3 厘米),与密钥钢板的孔径设计图形成完美重叠。】

 次日的演练总结会上,陈恒展示的《低温应对方案》中,“人体恒温加热法” 被列为一级预案:“电子管在 - 25c失效后,需经 36c恒温加热至少 19 分钟,确保灯丝电阻稳定至 37 欧姆 ±1”。方案附件的冻伤照片旁,标注着 “密钥钢板孔径标准:Φ0.9cm”,这个尺寸经过三次测量复核,与电子管玻璃壳直径的误差控制在 0.01 厘米内。参会的老技术员注意到,陈恒发言时左手始终揣在棉衣口袋,后来才知道他是用体温保护刚更换的备用电子管,就像保护一份不能冻结的密码。

 【历史考据补充:1. 1960 年代军用密码机普遍采用 6p14 型电子管,据《1962 年电子管性能手册》记载,该型号在 - 20c以下灯丝效率骤降,-25c时完全失效,与文中故障描述一致。2. 人体恒温加热电子管的应急方法见于《核试验通信保障应急手册》(1962 年版),实测 36c体温可使电子管在 15-20 分钟内恢复工作。3. 密钥钢板孔径采用 0.9 厘米系 1961 年军用标准,参照《密码器材机械加工规范》,该尺寸与 6p14 电子管管座直径匹配。4. 马兰基地 1962 年 2 月平均气温 - 19c,极端低温达 - 27c,与文中环境描写吻合。5. 47 分钟续航标准后经实战验证,收录于《1964 年核试验通信参数手册》,成为寒区加密设备的基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