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578章 年11月:齿轮密级(第2页)

9时19分,齿轮更换工作开始。陈恒用专用扳手拆卸旧齿轮,齿面的磨损纹路(每厘米37条)与1963年签名的笔迹密度形成技术呼应。新齿轮安装时,他让战士用塞尺测量啮合间隙,0.02毫米的读数恰好是1964年10月误差率0.37%的5.4倍安全余量。“模数必须严格匹配1961年标准,”他边调整齿轮位置边说,指尖划过齿轮端面的编号“11-1964”,其中“11”既对应11月,也对应1964年9月“起爆”二字的11画密钥长度。

【特写:齿轮咬合转动的慢镜头,0.98毫米模数的齿牙接触点发出微光,振动检测仪的波形图稳定在37赫兹,与示波器上的“5”层级密钥波形完全重合。陈恒的笔记本上记录“37赫兹=2层基础频率18.5赫兹x2”,公式旁画的齿轮简笔画,齿牙数量(19个)与1964年10月16日的手指轨迹长度形成1:1对应。】

升级工作持续了12天,陈恒带领技术组完成19台密码机的齿轮更换。每台设备都要经过三重测试:齿轮模数精度(0.98±0.01毫米)、振动频率稳定性(37±1赫兹)、加密序列匹配度(“2-5-”与压力数据的转换误差≤0.3%)。数据显示,当振动频率稳定在37赫兹时,数据传输的错误率降至0.19%,比更换前的0.76%降低4倍。“机械振动是密码机的脉搏,”他在测试报告中分析,37赫兹的频率与通信铁塔的37米标记、笔迹压力37克力形成贯穿三年的技术基准,“这个频率能抵消沙漠环境的低频干扰。”

11月19日的实战传输中,“2-5-”加密序列首次投入使用。陈恒站在监测屏前,看着“2”层密钥封装数据、“5”层密钥实时校验、“”层密钥动态更新的全过程,齿轮振动频率始终稳定在37赫兹。当最后一组数据传输完成,系统显示完整性校验成功率99.7%,与1963年12月的年度成功率形成闭环。他注意到传输时间(19分钟)与齿轮齿数19形成1:1比例,这个细节被红笔圈在日志上,与1964年10月的沙地图谱比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