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年 11 月:引爆指令的温度密钥(第2页)
暂停测试后,陈恒让机械师调整红外发射器的镜片角度。老机械师用千分尺测量镜架间距,0.98 毫米的调整量让光路夹角修正至 0 度,同步误差降至 0.03 秒。“还差 0.01 秒。” 陈恒皱眉,他想起 1964 年调试齿轮啮合时,通过增加 0.01 毫米垫片消除间隙的经验。当第二片 0.01 毫米的铜片垫入镜架,示波器上的双路波形完全重合,同步误差稳定在 0.02 秒。
“双路红外的优势就是冗余校验。” 陈恒向围观的技术员解释,主密钥 7164 与备密钥 7165 采用互补编码,任何一路出错都能自动切换。他让小李模拟干扰测试,当主路信号被屏蔽,备路在 0.02 秒内无缝接管,指令触发时间误差仅 0.001 秒。实验台的温度计显示室温 19c,与红外信号的传输效率峰值温度完全一致。
11 月 10 日的第二轮测试聚焦密钥转换精度。高温模拟器按 3700c±50c的范围波动,八进制转换器实时输出对应密钥:3690c→7152,3710c→7172,所有转换结果的误差控制在 ±1 个单位。陈恒发现温度每变化 8c,八进制密钥末位数字变动 1,这个规律与 8 进制的进位规则完美契合,“就像齿轮每转 8 齿进位一次。”
测试中出现意外:当温度骤升至 3750c,转换器输出的密钥出现跳变。陈恒检查电路发现,高温导致电阻值漂移 0.37 欧姆,正好对应 37 级优先级的第 37 级误差阈值。“加装温度补偿电阻。” 他让电工换上 0.98 欧姆的精密电阻,这个数值源自 1965 年云图相纸的纤维电阻系数,补偿后密钥跳变现象完全消失。
11 月 15 日的实战模拟测试中,弹头引爆指令通过双路红外密钥系统传输。陈恒站在指挥屏前,看着 3700c的温度参数转化为 7164 密钥,主备信号的同步误差稳定在 0.02 秒。当 “引爆” 指令发出,模拟弹头的指示灯准时亮起,时间戳显示与指令发出时刻的误差为 0 秒。小李兴奋地记录数据:“19 次模拟测试,全部零误差!”
测试进入极限环境验证阶段时,实验室温度降至 - 5c,湿度升至 95%。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红外密钥的传输距离从 19 米缩短至 17 米,但通过功率补偿仍保持同步。陈恒注意到密钥转换的响应时间延长至 0.98 秒,与模数标准形成 1:10 比例,这个微小的延迟在允许范围内。
11 月 20 日的最终测试前,陈恒将所有参数整理成闭环图:3700c八进制转换 7164,同步误差 0.02 秒延续 1964 年标准,红外传输功率 3.7 瓦对应 37 级优先级,每个参数都能在历史技术中找到源头。老工程师周工检查后感慨:“从齿轮精度到指令同步,0.02 毫米和 0.02 秒的传承才是真正的技术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