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612章 年 9 月:姿态数据的笔画(第2页)

 陈恒的手指在姿态角模拟器上滑动,±3.7° 的角度变化让屏幕上的导弹模型做出俯仰动作:“每个姿态角对应不同的笔画组合,比如 + 3.7° 对应横画,-3.7° 对应竖画,角度变化速率对应笔画粗细。” 他用铅笔在坐标纸上演示,0.98 毫米的笔画粗细与 1964 年齿轮模数形成 1:10 比例,每笔的长度对应姿态参数的持续时间。

 首次动态笔画加密测试在 9 月 10 日进行。小李将 37 组姿态数据输入加密系统,繁体 “姿态” 二字的笔画随数据实时变化,横画长度与 + 3.7° 的持续时间成正比,竖画粗细与 - 3.7° 的角度绝对值对应。但数据压缩率仅 12%,未达 19% 的目标,陈恒发现笔画冗余度太高,需要优化组合逻辑。

 “合并重复笔画,保留特征节点。” 陈恒参考 1966 年密钥同步的经验,将 37 画中的 19 个关键笔画设为核心密钥,其余作为辅助校验。二次测试时,压缩率提升至 17%,但仍有差距。他盯着姿态角曲线,发现 ±3.7° 的波动频率为 19 次 / 分钟,正好与 19 位基础密钥形成共振,“按频率分段加密,每段保留 3.7 秒数据。”

 9 月 15 日的优化测试中,加密算法按 19 次 / 分钟的频率分段处理姿态数据,37 位动态密钥与 19 位核心密钥交替校验。当第 37 组数据传输完成,压缩率显示器的指针稳定在 19%,与 19 位基础密钥长度完全一致。小李兴奋地计算误差:“姿态角还原误差 ±0.037°,笔画密钥匹配成功率 98.7%,和 1966 年兼容性数据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测试中出现意外:当姿态角突变超过 ±3.7°,笔画组合出现乱码。陈恒检查发现,突变触发了冗余保护机制,额外生成的笔画导致数据膨胀。他调整算法,将突变阈值设为 ±3.7°x1.1=±4.07°,既保留安全余量,又避免误触发,修正后乱码现象完全消失,压缩率稳定在 19%。

 9 月 20 日的全流程演练中,导弹模拟器按实战轨迹飞行,姿态角在 ±3.7° 范围内波动。陈恒站在加密监测屏前,看着繁体 “姿态” 二字的 37 画随飞行姿态实时变化,每 19 秒完成一次密钥更新。当演练进入第 37 分钟,突发姿态干扰导致角度偏离至 + 4.0°,系统立刻启动笔画纠错,0.98 秒内完成修正,未影响数据传输。

 演练结束后,陈恒对比加密前后的数据量:原始数据 37mB,加密后压缩至 7.03mB,正好是 19% 的压缩率。他让技术员测量笔画密钥的校验强度,37 位动态密钥的破解难度比静态密钥提升 3.7 倍,与姿态角参数形成比例对应。控制中心的温度显示 19c,与压缩率数值形成巧合的环境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