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年 6 月:信箱齿轮的密钥传动(第2页)
首次联动测试在 6 月 10 日进行,小王按补偿方案调整校验码算法,“弹头” 二字的 21 位校验码误差从 0.4 毫米降至 0.12 毫米,接近安全阈值。但陈恒发现齿轮传动在高速运转时出现 0.37 秒的延迟,与 37 级优先级的最低响应标准完全一致。“给传动机构增加 0.98 毫米厚的耐磨垫片。” 他参照 1962 年齿轮维护手册,垫片厚度设为齿轮模数的整数倍,调整后延迟降至 0.09 秒,与 1970 年设备响应标准吻合。
6 月 15 日的全工况测试进入关键阶段,模拟暴雨环境下的密钥传输,21 位校验码的第 19 位出现短暂丢失。陈恒迅速启用双备份校验系统,这个设计源自 1969 年 10 月的全流程演练,系统在 1.9 秒内完成数据恢复,老工程师周工擦着齿轮上的水珠感慨:“1962 年纯机械传动怕潮湿,现在电子校验加机械加密双重保障,才算真正抗住环境考验。” 测试进行到第 48 小时,高温环境导致齿轮膨胀,传动比出现 0.02 的偏差,陈恒立即采用 1970 年沙漠温差加密的补偿逻辑,在算法中加入温度系数,补偿精度设为 0.37%。
6 月 20 日的密钥更新时间校准中,陈恒轮班监控 24 时整的切换过程,当系统自动执行更新指令时,时间同步器显示误差 “0 秒”,编号数字和 “24” 与更新时间的对应关系经 19 次验证无偏差。小王在旁记录:“21 位校验码与齿轮传动同步率 98.7%,符合历史最佳标准!” 陈恒检查磨损数据时发现,3.7:1 的传动比经 196 次测试后变化量仅 0.01,与 1962 年齿轮的耐磨标准完全一致,金属齿轮的齿面光泽虽有磨损但仍保持精密咬合。
6 月 25 日的最终验收会上,陈恒展示了信箱升级的技术闭环图:21 位校验码 =“弹头” 笔画数 x 特征补偿,24 时更新 = 编号数字和 x 时间映射,3.7:1 传动比 = 1962 年设备 x 跨九年传承。验收组的老专家转动测试钥匙,21 位校验码的绿色指示灯按笔画顺序依次亮起,24 时整的更新指令准时执行,齿轮传动的轻微嗡鸣与 1962 年设备运行声纹完全吻合。“从 3.7:1 的齿轮到 21 画的校验码,你们用机械精度锚定了数字加密,这才是武器数据通道的安全基石。” 老专家的评价让在场人员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验收通过的那一刻,夕阳透过通信站的窗户,在 信箱的金属外壳上投下长影,齿轮传动机构在慢镜头下精密咬合,21 位校验码的二进制流在屏幕上流动,与齿轮齿距形成奇妙的视觉对应。连续奋战多日的团队成员在信箱前合影,陈恒手中的 1962 年设备档案与新信箱参数表在镜头中重叠,3.7:1 的传动比数值在两代技术文档中清晰可见,完成着从机械到数字的加密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