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年 7 月:电磁脉冲中的传承(第2页)
首次机制测试在 7 月 10 日进行,小马按设计参数调试重置系统,当脉冲强度升至 3.7 特斯拉时,红色重置指示灯准时亮起,密钥生成器自动刷新序列,错误率从 37% 降至 1.9%。但陈恒发现重置后的首组密钥存在 0.98% 的校验偏差,与 1961 年齿轮模数精度标准完全一致。“必须加入固定校验因子。” 他参照 1968 年密钥冗余设计,在重置算法中植入 “098” 序列作为首组密钥前缀,对应 0.98 毫米的历史参数,修正后校验偏差降至 0.03%。
7 月 15 日的全强度测试进入关键阶段,陈恒带领团队轮班值守屏蔽室,每 4 小时递增 0.1 特斯拉强度,记录密钥系统响应。当脉冲达到 3.7 特斯拉阈值,重置机制在 0.37 秒内启动,“098” 前缀的新密钥立即接管加密任务,示波器显示波形衰减周期与 1964 年核爆记录的 1/10 比例完全吻合。小马在防护面罩后标注数据:“连续 19 次触发均成功重置,密钥恢复时间 0.98 秒,与预设标准一致!” 测试中发现高温环境下阈值漂移 0.1 特斯拉,陈恒立即启用 1970 年温度补偿逻辑,将环境系数设为 0.037/c,与 37 级优先级形成隐性关联。
测试进行到第 72 小时,极端脉冲叠加测试导致重置延迟 0.5 秒,陈恒迅速调出 1964 年核爆后的设备重启方案,在机制中增加双路触发冗余,主备系统切换时间控制在 0.37 秒内。老工程师周工隔着铅玻璃观察波形:“1965 年测试靠人工重启,现在自动重置还带历史校验因子,这才是真正的抗毁伤设计。” 他的防护手套轻轻敲击着标注 “0.98 毫米” 的设备铭牌,与 1961 年齿轮加工标准形成跨越十年的呼应。
7 月 20 日的系统验收测试覆盖所有脉冲场景,3.7 特斯拉阈值的触发准确率达 100%,重置后密钥的首组 “098” 序列从未缺失。陈恒检查历史波形对比数据时发现,测试波形与 1964 年核爆记录的时间轴比例精确到 1:10,振幅误差≤0.1 特斯拉,0.98 秒的重置响应时间正好是 1965 年人工重启时间的 1/10。小马整理档案时发现,3.7 特斯拉的阈值设置与 1968 年 37 级优先级形成数学关联,两者的安全冗余系数完全一致。
7 月 25 日的最终验收会在屏蔽室外的监控中心举行,陈恒通过视频展示测试闭环:3.7 特斯拉阈值 = 核爆强度 x1/10 安全系数,“098” 序列 = 0.98 毫米模数 x 数字转化,1:10 波形比例 = 历史数据 x 跨七年技术传承。验收组的老专家看着实时模拟核脉冲,当 3.7 特斯拉的峰值出现,密钥系统在 0.98 秒内恢复正常,“098” 前缀清晰显示在加密序列中。“从齿轮抗形变公差到密钥重置因子,你们用 0.98 毫米的技术基因筑起核脉冲防护墙,这才是体系化抗干扰能力。” 老专家的评价让屏蔽室内外的团队成员同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