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年 2 月:推力曲线的密钥波动(第2页)
技术组的方案论证会在 9 时召开,黑板上的推力波动频谱图被红笔标出 3 个高频区间,37 位密钥的分配方案逐渐清晰。“1971 年用静态参数加密,现在必须让密钥跟着推力跳。” 老工程师周工指着曲线重叠区域,“37 吨对应 37 位,波动超 0.98 吨就重置,这个阈值正好是齿轮模数的 1000 倍,有历史依据。” 陈恒在黑板补充:“每 19 秒更新参考 1961 年齿轮传动周期,这样新旧技术能形成闭环。” 测试中发现低温环境下推力读数偏低 0.37 吨,他立即启用 1970 年的温度补偿算法,将修正系数设为 0.98%,与齿轮精度标准一致。
2 月 12 日的全推力测试进入关键阶段,陈恒带领团队轮班记录 37 位密钥的更新规律。当发动机推力升至 37.9 吨,超出 0.98 吨阈值的瞬间,系统在 0.98 秒内完成密钥重置,小李在旁标注:“第 37 次重置响应时间 0.02 秒误差,37 位密钥与推力值完全对应!” 高温测试中推力波动幅度增至 ±0.8 吨,接近阈值线,陈恒调整密钥更新频率至每 19 秒加密校验一次,稳定性显着提升,老工程师周工看着曲线感慨:“1965 年靠人工记录推力,现在密钥自动跟着波动走,0.98 的精度底线守住了十年。”
测试进行到第 72 小时,模拟高原低压环境,推力值降至 36.1 吨,37 位密钥的第 19 位出现异常跳变。陈恒迅速启用双参数备份系统,这个设计源自 1971 年的三重密钥防御逻辑,系统在 1.9 秒内恢复正常,小李检查日志时发现:“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推力下降 0.37 吨,密钥补偿值正好同步增加 0.37 位!” 这个发现让陈恒在参数表上标注:“环境 - 推力 - 密钥形成三角校验,误差≤0.1 位。”
2 月 17 日的验收测试覆盖全工况,37 位密钥在高低温、不同海拔环境下均保持稳定。陈恒检查吻合度数据时发现,推力曲线与密钥更新曲线的重叠区域稳定在 92%,其中 37±0.5 吨区间的吻合度达 98%。周工翻出 1961 年的齿轮传动测试报告,0.98 毫米的齿距误差与本次 0.98 吨的推力阈值形成 1:1000 比例对应,19 秒的更新周期与当年齿轮转速周期完全一致。
2 月 25 日的最终评审会上,陈恒展示了推力 - 密钥协同图谱:37 位密钥 = 37 吨推力 x 动态适配,19 秒更新 = 1961 年传动周期 x 跨代延续,0.98 吨阈值 = 齿轮模数 x1000 倍工程扩展。验收组的老专家观看实时测试,当推力波动至 37.98 吨时,密钥重置信号准时触发,响应时间 0.98 秒。“从齿轮齿距到发动机推力,你们用 0.98 的精度标准串起技术链,这才是真正的体系化设计。” 老专家的评价让在场人员自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