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年5月25日 操作员培训
【卷首语】
【画面:1965 年 5 月 25 日地拉那培训教室,37 本教材按 1962 年故障案例编号排列,第 19 本的页脚有 1962 年培训员的蓝钢笔批注。陈恒用教鞭指着投影上的密钥错误波形,1965 年的实测图形与 1962 年案例图在屏幕上重叠,误差≤0.37 毫米。当地技术员哈桑的铅笔在笔记本上划出 37 道横线,每道长度 1.9 厘米,与 1962 年《故障记录规范》要求的标注长度完全一致。阳光穿过教材上的蛀洞,在桌面形成 37 个光斑,第 37 个正好落在 “1962 年 7 月 19 日” 的案例日期上。字幕浮现:当阿尔巴尼亚的笔记本抄下 1962 年的错误图谱,37 种典型故障里藏着技术传承的密码 —— 这是培训课对历史经验的跨国传递。】
一、案例筛选:37 种错误的历史图谱
培训教室的黑板刚刷过石灰,陈恒用 1962 年的粉笔头写下 “密钥错误类型”,粉笔灰落在教材第 37 页的 “1962 年故障统计” 上:37 种错误中,输入错误占 19 种,设备误判占 11 种,环境干扰占 7 种,与地拉那预调研的错误类型分布误差≤1%。老工程师周工翻开 1962 年的《故障处理手册》,第 19 页的 “阿尔巴尼亚地区适配建议” 被红笔圈出,建议保留 19 种输入错误案例,与当前培训重点完全吻合。
“1962 年在东北培训时,这 37 个案例救过急。” 周工指着第 7 种错误的记录,“当时操作员把‘37’输成‘73’,导致整个加密链中断,和地拉那工厂的键盘布局错误概率一致。” 当地技术员玛丽卡发现,教材里 1962 年的设备照片与眼前的加密机按钮布局完全相同,连磨损最严重的 “确认键” 位置都一样 —— 第 37 次按压的划痕深度 0.019 毫米。
争议出现在是否保留第 37 种错误:1962 年因极寒导致的设备误判,在地拉那温暖气候下是否必要。陈恒却调出 1962 年的《环境误差关联表》,第 5 页显示 “高温高湿与极寒的误判逻辑相同”,并附 19 组对比数据,其中地拉那 7 月的湿度导致误判概率与东北 1 月的严寒完全一致。“错误的本质一样,只是气候换了件马甲。”
二、教材改编:历史案例的本地转译
玛丽卡的手指在教材上划过,1962 年 “钢厂电磁干扰” 的案例被改成 “地拉那炼油厂干扰”,干扰频率 37 赫兹与原厂记录完全相同,只是背景图换成了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陈恒解释:“1962 年的干扰波形图保留了 91%,只改了地名和设备型号。” 他翻开 1962 年的原始胶片,经光谱分析,炼油厂与钢厂的干扰频谱重合度达 98%,“就像给老案例换了件当地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