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年 7 月 25 日 材料补充(第2页)
我方技术员小李剥离电缆外皮,铜芯直径 3.7 毫米,与 1962 年模具的口径误差≤0.01。“1962 年为这 0.01 毫米,报废了 19 套模具。” 他指着铜芯上的纹路,每厘米 19 圈,与 1962 年的 “防电解腐蚀” 绞合标准完全一致。当电缆在 19% 湿度的模拟隧道环境中放置 37 天,电阻仅增加 0.001,与 1962 年的老化预测数据分毫不差。
最关键的验证在第 19 段隧道:0.98 欧姆电缆的信号传输损耗 1.9 分贝,比设计预期低 0.37,这是 1962 年未预见的惊喜。陈恒翻开 1962 年的《材料进步预留条款》,第 7 条写着 “允许因工艺提升产生的正向偏差”,条款墨迹的酸碱度与电缆绝缘层的 ph 值相同 —— 都是中性 7.0。
三、心理博弈:标准坚守的信任拉锯
材料验收会上,供应科建议接受 0.982 的电缆:“千分之二的误差不影响使用。” 陈恒没说话,只是投影 1962 年的事故分析,第 19 页记载 1958 年某工程因电缆电阻超标 0.003,三年后在潮湿环境中短路,修复需拆解 19 米隧道衬砌。
赵工的烟袋锅在电缆盘上敲出点:“1962 年第 37 次评审会,我们用 19 组数据证明,0.98 是核辐射环境的临界点。” 我方技术员小张计算寿命周期:0.98 欧姆电缆在 19 年使用期内的电阻漂移≤0.01,而 0.982 的将在第 10 年突破临界值。“这不是抠字眼,是 1962 年用 37 次加速老化实验算出来的安全账。”
深夜的复核中,年轻技术员用 1962 年的旧毫欧表重测,0.982 修正为 0.980,原来新表未做温度补偿。“1962 年的标准里,连仪表误差都想到了。” 当供应科最终签字时,笔尖在 0.98 处的停顿时间,与 1962 年标准审定人在相同位置的笔迹停顿完全一致。
四、逻辑闭环:材料与工程的参数咬合
陈恒在仓库黑板上画下参数链:1962 年设定 0.98 欧姆标准→1965 年 37 吨电缆达标→第 19 段隧道电阻 19 欧姆?米→需 7 吨电缆补偿,每个环节的计算依据都源自 1962 年《材料 - 工程匹配手册》,其中 37 吨 =(隧道总长 19 公里 x 每公里 1.9 吨)+0.37 吨备用,公式误差≤0.01。
赵工补充材料配方关联:每米 0.98 欧姆对应含铜量 37%,与 1962 年 “铜 - 铝 - 钢” 三元配方的抗腐蚀系数完全匹配。我方技术员小李发现,电缆的抗拉强度 1900 牛,正好抵消第 19 段隧道的最大沉降力 19 千牛,安全系数 10 倍,符合 1962 年 “核工程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