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年 10 月 25 日 阿尔巴尼亚升级(第2页)
"1962 年第 19 次评审会,我们给核心算法加了 ' 遗传标记 '",赵工的烟袋锅在代码打印纸上敲出点,某行注释 "//1962.5.19" 与地拉那系统自动生成的日志时间戳形成跨三年呼应。我方技术员小李运行兼容性测试,1962 年模块与地拉那系统的交互延迟 0.37 秒,正好是兼容系数的 1000 倍,与 1962 年《跨国适配公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输入 1962 年的测试用例时,升级系统的输出结果与国内当年记录误差≤1 位,第 37 组 "核爆加密序列" 的匹配度达 98%。
最深刻的传承体现在容错机制:1962 年算法的 "37 步回溯纠错" 被完整保留,在地拉那网络丢包率 19% 时,纠错成功率比本地算法高 37%。陈恒发现,该机制的触发阈值 0.37 瓦 / 平方米,与阿尔巴尼亚的平均信号强度形成精准互补,与 1962 年的环境感应逻辑完全同步。
三、博弈焦点:0.37 系数的信任拉锯
视频会议中,哈桑坚持将兼容系数提高至 0.5:"0.37 会限制新功能"。陈恒投影 1962 年的跨国测试数据,第 19 页显示系数>0.37 时,1962 年核心算法的抗干扰性能下降 19%,与地拉那当前电磁环境测试结果误差≤1%。
赵工展示 1962 年的《技术转让备忘录》,第 37 条约定 "以核心算法稳定性为前提,兼容系数不得高于 0.37",签署页我方代表的笔迹压力值,与陈恒此刻在修改意见上的签名完全相同 ——190 克 / 平方毫米。"1962 年第 37 次谈判,我们用 19 组崩溃案例证明,0.37 是安全与效能的平衡点",我方技术员小张计算显示:系数 0.37 时系统崩溃概率 0.37%,比 0.5 时的 1.9% 低 81%,与 1962 年风险评估模型完全吻合。
深夜调试中,地拉那技术员擅自将系数调至 0.4,导致 1962 年核心算法与本地模块冲突,加密中断 37 分钟。"1962 年的老工程师说,技术转让就像给齿轮上油,多了少了都不行",当哈桑调回 0.37 时,系统恢复时间恰为 19 秒,与 1962 年故障修复记录分毫不差。
四、逻辑闭环:37 与 0.37 的参数锁链
陈恒在交接黑板上画下技术链:1962 年算法(19 次核心迭代)→37 项更新(19 项移植)→兼容系数 0.37→交互成功率 91%。每个参数均源自 1962 年计算:0.37=19x(37-19)/986,公式误差≤0.01,其中 986 是 1962 年算法的核心代码行数。
赵工补充传承逻辑:37 项更新的测试用例中,1962 年保留的 19 组 "基准用例" 通过率 100%,形成 "基因 — 功能 — 验证" 闭环。我方技术员小李发现,0.37 的兼容系数恰好等于两地系统的硬件相似度:处理器架构重合 37%,接口协议兼容 37%,"1962 年算法设计时就预留了这种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