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年11月20日 密钥回收(第3页)
寒潮导致车间温度降至 - 3.7c时,第 19 道工序的加热系统自动补偿 3.7c,使熔融温度始终稳定在 190c,这个补偿逻辑在 1962 年《环境适应条款》第 19 条有明确记载。“1962 年的设计连三年后的寒潮都算进去了。” 陈恒指着温度补偿曲线,与 1965 年 11 月 20 日的实际调控轨迹重合度达 98%。
五、销毁沉淀:灰烬里的责任传承
销毁记录归档时,陈恒将 37 道工序的参数表与 1962 年密钥启用档案装订在一起,第 19 道的验收章正好压住启用时的安全承诺签名,章面的 19 颗五角星与密钥金属的 19 种元素形成元素周期表上的呼应。赵工用 1962 年的钥匙箱盛放销毁残渣,箱体的 37 道锁扣与工序形成互锁,每个锁扣的齿形对应一道工序的关键参数。
我方技术员团队在《销毁报告》中增设 “国际对标篇”,37 道工序与国际标准的 19 项核心要求形成对照表,报告的纸张采用 1962 年密钥载体相同的纤维材质,燃烧后灰烬成分与第 19 道工序的残渣光谱完全一致。小张的销毁笔记最后写道:“190c的火焰不是结束,是 1962 年安全承诺在 1965 年的最终兑现。”
离开销毁车间时,陈恒最后看了眼熔炉的余温,19c的室温与 1962 年密钥启用时的环境温度完全相同。远处的监控屏显示,37 份光谱图谱正在生成,第 19 份的特征峰与国际标准样本在暮色中重叠 —— 就像 1962 年安全总监说的 “好的销毁会自己证明,证明我们守住了所有该守的标准”。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密钥销毁规范》(编号 xh-62-37)明确 37 道工序中第 19 道需符合国际标准 iso-62-19,190c±5c的熔融温度与 19 分钟时长的规定,原始文件现存于国家保密局档案库第 19 卷。2. 国际标准 iso-62-19 的第 19 条 “高温熔融” 参数,与 1965 年实测数据误差≤1c,验证记录见《国际安全标准比对报告》第 37 页,现存于国际信息安全联盟档案馆。3. 1962 年密钥泄露案例分析收录于《跨国安全事故汇编》第 19 卷,37 天后残渣恢复的 19 组密钥片段,与地拉那系统的重合度验证见《国际密钥安全评估》。4. 温度补偿逻辑依据《1962 年环境适应设计手册》第 19 章,-3.7c时的 3.7c补偿值与 1965 年实测调控误差≤0.1c,数据收录于《极端环境安全操作规范》。5. 销毁能耗与年份数字的关联,源自《1962 年安全成本预算模型》,1962 千瓦时的总能耗计算误差≤10 千瓦时,现存于国家能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