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850章 “67 式” 实战首秀(第2页)

 心理层面的 “战前焦虑” 在团队蔓延。其其格担心自己操作失误:“要是因为我没调好参数,情报传不出去,怎么办?” 老张则担心设备扛不住干扰:“‘67 式’在实验室行,到了战场,敌人的干扰更复杂,万一……” 小李看出了大家的紧张,忍着脚痛说:“‘62 式’不行,‘67 式’一定行,我们都练了这么久,肯定能成。”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哨所里的气氛稍微缓和 —— 所有人都知道,此刻只能相信设备,相信彼此。

 3 月 16 日 3 时 10 分,准备工作全部完成。19 个哨所的 “67 式” 设备均调试正常,其其格熟记了 37 组加密密钥,小李的情报已整理成 “苏军 37 人巡逻队,向珍宝岛东侧推进” 的核心信息。老张站在哨所门口,看着远处苏军的探照灯,心里默念:“‘67 式’,该你上了。” 此时,东方的天空已泛起微光,一场电子对抗的硬仗,即将开始。

 三、19 次重发:干扰中的信号突围与心理煎熬

 1969 年 3 月 16 日 3 时 19 分,其其格按下 “67 式” 的发送键,首份情报 “苏军 37 人巡逻队,向东侧推进” 通过 150 兆赫频段发出。加密文本为 “ɑrɑl guuyin bɑyir ɑlɑn(河流加九草原广,37、7)”,跳频周期 19 秒。但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很快被杂乱的杂波覆盖 —— 苏军 “拉多加 - 4” 的窄带瞄准干扰启动了,干扰频率精准锁定 150 兆赫,信号强度达 37 分贝,远超 “67 式” 的抗干扰阈值。“第一次发送,失败。” 其其格的声音带着颤抖,她赶紧按老张教的,切换到 150.37 兆赫备用频段,准备第二次重发。

 3 时 22 分,第二次重发开始。这次信号波形稳定了几秒,却突然中断 —— 苏军的干扰机也跟踪到了 150.37 兆赫,开始 “频率跟跳”。老张立即喊:“缩跳频周期,从 19 秒改成 17 秒!” 其其格手忙脚乱地调整参数,第三次重发时,跳频周期缩短,干扰机的跟踪出现 0.37 秒延迟,信号成功传出 19 个字符(约 1/3 情报),却因延迟再次中断。“差一点就成了!” 其其格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小主,

 前 7 次重发,都栽在 “频率跟跳” 上。苏军的干扰机像甩不掉的尾巴,“67 式” 换哪个频段,干扰就跟到哪个频段。其其格的额头渗出冷汗,手指因反复按按键而发麻,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操作太慢了?是不是‘67 式’也不行?” 老张看出了她的动摇,蹲下来按住她的肩膀:“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设备的问题,是敌人的干扰太狠,我们换个思路,用‘手动跳频’,不按固定周期换频段!”

 3 时 47 分,第 8 次重发采用 “手动跳频”—— 其其格不按固定周期,而是根据干扰强度随机换频段,150 兆赫、150.2 兆赫、150.37 兆赫交替使用,每次换频段前,先发送 19 毫秒的 “假信号片段”(如 “ɑrɑl ɑrɑn”,无实际意义)迷惑干扰机。这次,信号传出了 2/3,却因设备电源接口接触不良(低温导致凡士林冻结)再次中断。老张立即用刺刀撬开接口,用哈气融化凡士林,再用棉布擦干净触点,动作快得像在和时间赛跑:“还有机会,别放弃。”

 第 12 次重发时,苏军的干扰策略突然升级为 “宽频带阻塞”,150-170 兆赫全被干扰,信号强度骤降 67%。其其格的耳机里全是刺耳的杂音,根本听不到应答信号。她的眼泪终于掉下来,却抹掉眼泪继续调整:“小李还在等着,战友还在等着,我不能停。” 她按老张之前说的,将发射功率从 17 瓦提至 24 瓦,同时用左手按住天线(减少雪地反射对信号的损耗),右手快速切换频段 —— 这个 “土办法” 源自 1962 年的高原通信经验,此刻竟起了作用,信号强度回升,虽然还有杂波,但核心字符开始清晰。

 第 17 次重发失败后,哨所里的气氛降到冰点。小李的脚伤越来越重,却强撑着说:“再试一次,再试一次。” 老张检查设备时发现,跳频模块的晶体管参数因低温略有漂移,导致跳频精度下降,他立即用螺丝刀微调电位器,将漂移控制在 0.01 以内。“最后两次机会,我们用‘双重加密’,在蒙语谚语外再加一层非线性方程校验码(r=3.7,x?=0.62),就算敌人截获,也解不开。” 老张的声音虽然疲惫,却带着坚定。

 3 月 16 日 5 时 03 分,第 19 次重发开始。其其格按 “手动跳频 + 功率提升 + 双重加密” 的组合策略,先发送假信号片段,再快速切换到 150.37 兆赫,同时按下 “重发” 键。示波器上的波形稳定下来,37 公里外指挥部的应答信号清晰传来:“收到,情报准确,立即按预案部署反坦克小组。” 其其格瘫坐在椅子上,手指磨出了血泡,却看着屏幕上的 “通信成功” 指示灯,突然笑出声 ——19 次重发,19 次不放弃,“67 式” 终于在实战首秀中挺了过来。

 四、干扰与反制:苏军的策略与我方的博弈

 1969 年 3 月 16 日 3 时 25 分,第一次干扰反制博弈在 “频率跟跳” 中展开。苏军 “拉多加 - 4” 干扰机的操作员发现 “67 式” 的 150 兆赫信号后,立即启动 “频率跟跳”,跟踪速度 0.37 秒 / 次,试图锁定信号。老张通过示波器观察干扰规律,发现干扰机每次跟跳前,都会有 19 毫秒的 “频率扫描延迟”—— 这是 “拉多加 - 4” 的硬件缺陷。“利用这个延迟,我们在扫描间隙发信号!” 老张让其其格在干扰机扫描前 1 毫秒切换频段,扫描结束后立即发送,每次发送不超过 7 毫秒,这个策略让第 8 次重发成功传出 2/3 情报。

 苏军的 “伪码欺骗” 成了第二重考验。3 时 37 分,干扰机发送假信号 “ɑrɑl gɑrɑn=7”(实际应为 3),试图诱使 “67 式” 误判解密。其其格刚开始没察觉,差点按假信号调整参数,老张及时制止:“看校验码!‘67 式’的加密有双重校验,假信号没有非线性方程的校验码。” 其其格立即核对校验码(x???=3.7x?(1-x?),x?=0.62),发现假信号的校验码错误,果断放弃,避免了情报误传。“敌人想骗我们,我们就用校验码当‘防火墙’。” 老张的这个提醒,后来被写进《“67 式” 抗干扰操作手册》。

 宽频带阻塞干扰的反制最能体现博弈智慧。3 时 57 分,苏军启动宽频带干扰后,老张没有选择硬抗,而是让其其格发送 “碎片化信号”—— 将 37 字的情报拆成 19 个片段,每个片段用不同频段发送,片段间插入 37 毫秒的静默期(避免被干扰机连续锁定)。苏军的干扰机虽然覆盖了全频段,但无法同时跟踪 19 个碎片化信号,只能逐个干扰,等干扰到第 10 个片段时,前 9 个已成功传递。“敌人的干扰是‘撒大网’,我们就‘拆小鱼’,让他们顾不过来。” 老张的这个策略,让碎片化信号的传递成功率达 91%。

 小主,

 心理层面的博弈贯穿始终。苏军通过增强干扰强度(从 37 分贝提至 47 分贝)、延长干扰时间(从 19 分钟至 37 分钟),试图摧毁我方的心理防线 —— 某被俘的苏军干扰操作员后来交代:“我们以为中国人会在第 10 次重发后放弃。” 但他们没想到,我方的坚持远超预期。其其格在第 15 次重发时,虽然手抖得厉害,却在心里默念 1968 年蒙语词库的谚语:“ɑrɑl gɑrɑn bɑyirɑɑn(河流清澈草原广)”,这句谚语不仅是加密密钥,更是她的心理支撑 ——“像草原上的河流,再难也能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