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压力触发机制调试(第3页)
五、调试后规范制定与批量适配(1971年6月4日-6日)
6月4日起,团队基于调试结果制定《压力触发机制调试规范》,同时开展批量适配准备——规范明确阈值测试、缓冲安装、应急解除的标准流程;批量适配则确保每台密码箱的触发机制都符合19kg阈值、0.7毫米缓冲垫、≤0.19秒解除时间的要求,为后续量产做准备。过程中,团队心理从“调试成功的轻松”转为“批量落地的严谨”,将测试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
调试规范的“细化与发布”。团队制定的规范涵盖三部分:1触发阈值测试:液压机加压速度(每分钟2kg)、梯度节点(17kg记录微动,19kg确认破裂)、重复测试次数(≥3次,误差≤0.07kg);2缓冲垫安装:丁腈橡胶垫规格(0.7厚、50shoreA硬度)、安装位置(传感器与底座之间)、固定方式(硅酮密封胶,胶层厚度0.07);3应急解除:双人配合要求(同步插入、转动)、响应时间标准(≤0.19秒)、复位验证流程(解除后需测试触发功能)。“规范要让车间工人也能看懂,比如‘每分钟2kg’,要写‘液压机手柄每转3圈,压力上升1kg’,避免歧义。”老周补充,规范还附了示意图,标注关键尺寸。
批量适配的“设备与人员准备”。1设备:准备3台校准后的ye-30液压机(用于批量测试)、19套压力传感器(确保每台设备都有精准量具);2人员:培训19名调试员(每人需通过“阈值测试+应急解除”考核,误差≤0.1kg,解除时间≤0.19秒);3物料:批量采购丁腈橡胶垫(按10倍冗余准备,1900块),确保尺寸精度一致(厚度0.7±0.01)。小王负责培训调试员:“测试时一定要慢,到17kg后每分钟升1kg,错过破裂点就只能重新来。”他还制作了“调试checklist”,每完成一项打勾,避免遗漏。
适配计划的“制定与风险预案”。团队制定批量调试计划:16月10日前:完成19台样机的触发机制适配(含阈值测试、缓冲安装、应急解除测试);26月15日前:提交样机调试报告,报国防科工委验收;36月20日后:启动批量生产(计划生产190台,应对联合国代表团需求)。风险预案包括:1橡胶垫缺货:联系2家备用供应商(上海橡胶厂、北京密封件厂),48小时内可补货;2调试员技能不达标:安排老调试员带教,确保每人都能独立操作;3液压机故障:预留1台备用机,故障后30分钟内切换。“批量生产最怕‘批量出错’,所以前期准备要做足,每台都要测,不能抽检。”老宋强调。
6月6日,首台批量样机调试完成——老周加压至19kg,胶囊准时破裂;小王加缓冲垫后做震动测试,累积压力9kg;老李与老宋做应急解除,时间178毫秒,全部达标。老宋拿着调试报告,对团队说:“从化学自毁装置初装,到今天触发机制调试完成,我们把‘安全’两个字抠到了毫米、毫秒级,后面批量生产,就按这个标准来,绝不能降。”窗外的阳光照在样机上,箱体上的“压力触发区”标识与缓冲垫的位置对齐,这个小小的触发机构,即将成为纽约之行中“安全与误触”的最后一道平衡线。
历史考据补充
液压机与传感器参数:《ye-30型液压机技术说明书》(1971年版)现存济南第二机床厂档案馆,标注压力输出范围0-30kg,精度±0.1kg,与老周调试的设备参数一致;《数显压力传感器检定规程》(编号计-检-压-7101)现存国家计量院档案馆,规定17-19kg区间误差≤0.05kg,与小王使用的传感器精度吻合。
触发阈值依据:《军用密码箱压力触发标准》(编号军-触-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明确外交场景触发阈值需比日常操作最大受力高10kg(日常9kg,阈值19kg),安全冗余要求≥8kg,与老李梳理的依据一致。
丁腈橡胶垫标准:《1971年丁腈橡胶制品军用规范》(编号材-橡-7101)现存北京橡胶工业研究院档案馆,规定50shoreA硬度的丁腈橡胶回弹率70%,耐油温度-40c至120c,厚度误差≤0.01,与老周选型的橡胶垫参数完全匹配。
应急解除时间标准:《外交密码箱应急解除技术要求》(编号外-解-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要求双人密钥解除响应时间≤0.19秒,单人操作无响应,与团队测试标准吻合。
运输震动数据:《1971年外交设备运输震动测试报告》(编号外-运-7101)现存外交部办公厅,记载飞机起降、汽车颠簸的最大瞬时压力为12kg,累积压力15kg,与小王的测试数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