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安全衔接(第2页)
12时26分-12时30分:放行确认与通道交接。美方完成检查后,专员在《入境登记表》上签字,标注“涉密物资豁免检查,准予入境”:1放行指令:核验窗口发出“放行”信号,通道出口的闸门打开,小郑示意小李、老王跟随;2物资交接:在通道出口,小郑与小李共同确认密码箱状态(无异常),老王将《跨洋值守记录册》交给小郑,作为后续交接依据;3离开通道:团队按“小郑在前、小李抱箱居中、老王在后”的顺序离开外交通道,全程无停留,19秒内抵达通道外的中方专车旁,未与其他入境人员接触。“20分钟,入境流程就完了,没出任何问题,照会真管用。”小李松了口气,额头的汗浸湿了鬓角,老王拍了拍他的后背:“这才刚到纽约,后面还有途中检查,不能放松。”
三、中方专车的屏蔽防护与上车衔接(1971年10月14日12时31分-12时40分)
12时31分,团队抵达中方专车旁——老杨已打开后车门,车内的临时屏蔽装置(与机场通道屏蔽效能一致,85db)已启动,后排的定制固定架清晰可见。团队经历“专车屏蔽复核→密码箱固定→人员上车”,每一步都透着“防信号泄漏”的严谨,小郑的心理从“入境顺利的轻松”转为“乘车安全的戒备”,确保密码箱在乘车途中处于双重屏蔽保护下,无暴露风险。
12时31分-12时34分:专车屏蔽效能复核。小李与驻美联络处技术员小李(同名)共同复核屏蔽效果:1设备测试:技术员小李拿出便携式信号检测仪(与中方国内使用的型号一致),测试车内150-175兆赫频段的屏蔽效能,显示85db,达标;2干扰探测:老杨启动车辆底盘的信号干扰探测器,屏幕显示“无外部监测设备靠近”,确认车辆周围安全;3屏蔽确认:小李将密码箱放在车外1米处,用检测仪测试箱体自带屏蔽套的效能(82db),再放入车内,叠加后屏蔽效能达167db,远超安全标准。“车内屏蔽加箱体自带屏蔽,双重保护,就算美方在附近有监测设备,也收不到任何信号。”技术员小李说,小郑补充:“纽约的信号监测比想象中密集,双重屏蔽才能放心。”
12时35分-12时38分:密码箱的固定放置。老王与小李共同将密码箱放入后排定制固定架:1放置流程:两人双手托住密码箱底部(保持水平,避免倾斜导致齿轮移位),缓慢放入固定架,确保箱体与架体完全贴合,无晃动空间;2固定操作:用固定架两侧的微型液压顶紧器(顶紧力5kg)轻轻顶住箱体,避免过紧挤压箱体,同时用橡胶垫填充箱体与架体的缝隙,进一步减少震动;3位置确认:小李坐在后排右侧,密码箱位于他与左侧车门之间,伸手可及,视线能直接看到箱体顶部,确保行驶中无脱离视线的情况。“固定架是按密码箱尺寸定制的,刚好能放下,顶紧器的力也调好了,不会压坏箱子。”老杨说,小李检查固定情况:“没晃动,顶紧力也合适,锁芯没受力,放心。”
12时39分-12时40分:人员上车与行驶准备。团队按“安全分工”上车:1前排:小郑坐在副驾(负责路线指引与对外联络),老杨驾驶(负责安全行驶与设备监控);2后排:小李坐在右侧(看护密码箱),老王坐在左侧(负责途中安全观察,监测车外情况);3设备启动:老杨启动车辆引擎,同时开启车载导航(仅显示规划好的主路线,无多余信息),信号检测仪保持实时监测,屏蔽设备指示灯变为常绿;4通讯确认:小郑用加密电话联系中方驻地,告知“已完成入境,12时40分准时出发,预计15时前抵达”,驻地回复“已做好接收准备,屏蔽室已启动”。“上车后别开窗,别和车外人员交流,有情况第一时间说。”小郑对后排的小李、老王说,老王点头:“途中每37分钟停车检查,我会盯着时间,到点提醒。”四、途中戒备:每37分钟的停车检查与信号监测(1971年10月14日12时40分-14时31分)
12时40分,中方专车从肯尼迪机场出发,沿规划好的主路线驶向中方驻地——老杨保持车速15公里\/小时(市区限速,同时方便按时停车检查),小郑紧盯导航,老王用秒表计时(37分钟倒计时),小李则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密码箱的固定情况,团队进入“途中戒备”状态。行驶过程中,团队经历“首次停车检查→二次检查→三次检查”,每一次检查都透着“防外部干扰、防设备异常”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乘车初期的紧张”转为“检查正常的安心”,老王则全程保持警惕,监测车外是否有可疑车辆跟随。
12时40分-13时17分:首次停车检查(范威克高速休息区)。37分钟后,车辆准时抵达第一个临时停车点:1停车与警戒:老杨将车停在休息区角落(无监控死角,远离其他车辆),老王立即下车,在车辆周围19米范围内巡视,确认无可疑人员或车辆靠近;2密码箱检查:小李在车内开展检查,内容包括“箱体外部(无异常附着物,如微型监测设备)、固定架(顶紧器无松动)、屏蔽状态(检测仪显示85db)、锁芯(无撬动痕迹,阻力7n)”,记录“13:17,首次检查,设备全正常,无外部干扰”;3信号复核:技术员小李(提前乘车)用便携式检测仪扫描车辆周围150-175兆赫频段,未发现异常信号,确认无美方监测设备附着;4继续行驶:检查完成后,老王上车,老杨启动车辆,继续沿主路线行驶,耗时19分钟(检查10分钟+行驶准备9分钟)。“第一次停车最关键,刚离开机场,容易被跟踪,还好没发现异常。”老王说,小李擦了擦手心的汗:“检查的时候就怕发现有附着物,还好箱体干净,没东西。”
13时18分-13时54分:二次停车检查(皇后区大桥下停车场)。又一个37分钟后,车辆抵达第二个停车点:1警戒升级:因该停车场靠近美方一处办公区,老王增加巡视范围至27米,同时小郑联系驻地,确认“该区域无美方已知监测点”;2细致检查:小李重点检查密码箱的橡胶垫(无脱落、无破损),用放大镜查看锁芯周围(无细微划痕,排除被撬动可能),同时轻转锁芯(阻力7.1n,比之前略高0.1n,判断为车辆震动导致,无影响);3设备测试:技术员小李测试车载屏蔽设备的备用机(切换时间27秒,达标),确保主设备故障时能立即切换;4异常处置演练:团队模拟“发现外部干扰信号”的场景,小李立即用箱体自带屏蔽套包裹箱子,技术员小李启动车辆应急屏蔽模式,整个流程耗时17秒,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这个停车点离美方办公区近,必须多查一会儿,演练也得做,有备无患。”小郑说,老杨补充:“刚才有一辆黑色轿车缓慢驶过,我记下车牌,已经发给驻地核查,确认是民用车辆,放心。”
13时55分-14时31分:三次停车检查(曼哈顿中城辅路)。第三个37分钟后,车辆抵达距离驻地最近的停车点:1最终检查:小李开展全面检查,包括“蓄电池电量(1710Ah→1620Ah,行驶1小时51分钟耗电90Ah,符合休眠模式功耗)、加密模块指示灯(红色常亮,休眠正常)、箱体外观(无碰撞痕迹)”,记录“14:31,三次检查,设备全正常,准备抵达驻地”;2路线确认:小郑联系驻地,确认“最后一段路无交通管制,屏蔽室已准备就绪”,老杨调整车速,准备进入驻地区域;3戒备放松:确认无异常后,团队略微放松戒备,但小李仍将手放在密码箱上,未离开,老王继续观察车外,确保最后一段路无跟踪。“三次检查都正常,屏蔽也没断,快到驻地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小李说,小郑看着导航:“还有9分钟路程,拐过前面那个路口就是驻地,到了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