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005章 密钥动态生成机制研发
卷首语
1965年初,“73式”算法模块切换机制落地后,研发团队发现现存静态密钥生成模式存在明显短板:固定密钥在多节点协同中易因复用被破解,且无法应对野战环境下“一次一密”的实战需求。此时,研发结合设备唯一标识、实时时间与随机噪声的密钥动态生成机制,成为提升加密安全等级的关键突破方向。这场为期2个月的研发工作,通过破解设备编号、时间戳、随机数的关联逻辑,设计出兼具唯一性、时效性与不可预测性的动态生成器,不仅让“73式”的密钥安全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更开创了我国军用加密设备“动态密钥”的技术范式,为后续实战通信安全筑牢核心防线。
一、研发背景与核心目标
静态密钥机制暴露安全隐患:此前“73式”采用“固定种子生成密钥”模式,128位密钥生成后需在多节点复用数天,李工团队在模拟攻击测试中发现,复用3天以上的密钥,被暴力破解的概率从0.01%升至0.5%,且一旦某节点密钥泄露,全系统安全将受威胁,动态密钥研发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