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022章 防破解测试实施(第2页)

 

逻辑电路推测:用示波器观察加密时的脉冲波形,发现时钟脉冲频率随密钥变化而波动,无法通过波形反推逻辑 —— 因电路采用 “晶体管随机扰动” 设计,增加逻辑复杂度。

 

逻辑类测试结果:8 种算法中,仅 “错误密文回溯” 算法在第 3 次尝试时成功解密 1 组短密文(5 字符),但解密 10 字符密文时失败,整体成功率 12.5%;其余 7 种均失败,平均耗时 12 小时 \/ 种。

 

3. 物理诱导类算法测试(6.22-6.25,4 天)

 

电压波动诱导:将供电电压从 12v 降至 10v,密码机自动切换至 “稳压模式”(内置稳压电路),加密逻辑无错误,输出密文正常;降至 9v 时设备自动关机,重启后密钥重置,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机械振动干扰:用橡皮锤轻敲设备 10 次(力度 5n),旋钮出现短暂接触不良,输出乱码,但重新输入后恢复正常,未泄露加密逻辑;

 

高温诱导:用台灯照射设备至 50c,晶体管 β 值下降 15%,但加密错误率仅增至 2%,未出现逻辑崩溃,无法通过错误密文推导规律。

 

物理类测试结果:6 种算法均未破解成功,部分算法导致设备临时故障,但重启后恢复且无信息泄露,防物理攻击成功率 100%。

 

【测试细节:每种算法测试前均重置密码机密钥(随机生成 6 位数字),确保测试独立性;测试中若出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机检修,记录故障状态后重新开始,共出现 2 次因高温导致的短暂死机,均未影响防破解效果。】

 

三、数据统计与防破解能力评估(1973.06.26)

 

【历史实物:19 本攻击算法测试台账原件 —— 每本最后一页都有 “测试结论”:“未破解成功,防破解有效”(除逻辑类的 “错误密文回溯” 标注 “部分成功”);手绘的 “破解成功率柱状图” 显示:暴力类 0%、逻辑类 12.5%、物理类 0%,整体成功率 6.58%。画面特写:“平均破解时长 14.2 小时,最长 72 小时,最短 2 小时” 的统计数据旁画着红色对勾。】

 

1. 核心测试数据统计


整体破解成功率:19 种算法中仅 1 种(错误密文回溯)实现部分破解(5 字符),完全破解成功率 0%,整体有效破解率(能获取完整明文)0%;

 

平均破解时长:19 种算法平均测试时长 14.2 小时,其中暴力类最长(18 小时),逻辑类次之(12 小时),物理类最短(8 小时);

 

防御机制触发率:防暴力保护电路触发率 100%(5 种暴力算法均触发),稳压电路触发率 100%(2 种电压相关物理算法),密钥重置机制触发率 83.3%(6 种物理算法中 5 种触发)。

 

2. 防破解能力分级评估(1973 年军用标准)

 

综合评估:该电子密码机防破解能力达到 1973 年军用密码设备 “一级防御” 标准(最高级),可抵御当时已知的绝大多数敌方破解手段。

 

3. 薄弱环节与优化建议

 

薄弱点:错误密文回溯算法可破解 5 字符短密文,因短明文的加密逻辑复杂度较低;高温环境下设备偶发死机,存在被反复重启诱导密钥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