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024章 暴力破解攻击算法设计

卷首语

 

【画面:1973 年敌方模拟破解实验室(16 胶片质感),木桌上铺着泛黄的 “密钥组合表”,技术员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绘制 “常用密码字典”,旁边放着手动曲柄装置(连接模拟密码机旋钮)、机械计数器和秒表;墙上贴着 “攻击流程示意图”,标注 “先试常用密钥,再分段穷举”。字幕:“1973 年的暴力破解没有代码,只有‘笨办法’—— 靠手转动旋钮、靠眼统计规律、靠脑推测逻辑,19 种算法就是 19 套‘穷尽一切可能’的攻坚方案。”】

 

一、纯暴力穷举类算法(5 种):遍历所有可能的密钥组合

 

【历史影像:技术员转动密码机 6 位旋钮,每尝试一组就在 “尝试台账” 上画 “x”,桌角堆着 3 本已写满的记录册;机械计数器显示 “已尝试

 

组”,旁边的闹钟指向凌晨 3 点。画外音:“1973 年《密码攻击手册》记载:纯暴力穷举是‘最笨但最可靠’的手段,针对 6 位数字密钥(100 万组合),若每小时尝试 300 组,需 111 小时才能遍历,因此必须优化顺序。”】

 

1. 顺序递增穷举算法

 

攻击逻辑:按数字自然顺序从 “→0xx 等;

 

典型案例:针对某部 “建军节设密” 的习惯,优先尝试 “0801xx”“xx0801” 等 8 月 1 日相关组合。

 

8. 人名地名缩写算法

 

攻击逻辑:将敌方指挥员、重要驻地的拼音缩写转换为数字(如拼音首字母对应手机键盘:A=2、b=2…z=9),生成密钥组合;

 

转换规则:例如指挥员 “张三”(zhang san)→zs→97→97xxxx、xx97xx;驻地 “沈阳”(shen yang)→sy→79→79xxxx;

 

扩展尝试:包含姓名首字母 + 生日(如 zs1001→)、地名缩写 + 部队编号(sy38→7938xx)等变异组合。

 

9. 历史密码迭代算法

 

攻击逻辑:若获取敌方前 3 个月的历史密钥(如 1 月 0、2 月 0),推测其迭代规律(如月份 + 重复 2 次),尝试 3 月 0、4 月 0 等;

 

规律总结:常见迭代模式包括 “月份 + 日期”“年份 + 季度”“递增数字 + 固定后缀”,针对每种模式生成 100 组候选密钥;

 

实施要点:若前 3 组符合规律的密钥未成功,立即调整模式(如从 “重复” 改为 “递增”:0→0→0)。

 

10. 短密文关联字典算法

 

攻击逻辑:若截获 5-10 字符短密文,结合常见短报文(如 “立即行动”“收到回复”)的明密文对应关系,生成可能的密钥字典;

 

关联方式:例如已知 “立即” 对应密文 “△□”,推测加密逻辑后,反向生成 100 组可能密钥,优先尝试;

 

1973 年局限:无计算机辅助分析,需手工统计短密文字符频率,耗时约 4 小时 \/ 组密文。

 

11. 设备默认密钥算法

 

攻击逻辑:针对量产密码机可能存在的 “出厂默认密钥”(如 )、“默认密钥倒序”(→)等简单变异。

 

三、机械辅助暴力类算法(4 种):利用简易机械提升攻击效率

 

【历史影像:敌方实验室的 “半自动破解装置”—— 手动曲柄连接齿轮组,带动密码机旋钮转动,齿轮每转一圈对应一组密钥,机械计数器自动记录次数;旁边的 “密钥卡片盒” 可插入预制密钥卡片,自动调整旋钮位置。画外音:“1973 年没有电动破解机,但可以用‘机械齿轮 + 人工辅助’—— 曲柄转一圈,相当于人工操作 3 次,效率提升 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