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精神家园笔记俩俩相忘
第251章 FEST-ECO 3.0地球生态校验:负熵场里冰与光之歌(第3页)
更巧的是碳吸收——2024年这片海吸了1.2x101? kg碳,比2016年多了90.5%。而这段时间,鲸歌和光合的共振强度也涨了87%。这一下,“鲸歌加光合,能催碳吸收”的道理就实了。
说到底,数据和模型是对得上的
这十几年的观测,其实就说清了三件事:
一是趋势对得上。不管是北极冰盖融化、南极企鹅多少,还是冰川退多快、海水温不温,都跟着负熵场(痛觉、光合、鲸歌、根系凑成的那个力)强弱走,跟模型预测的一模一样。
二是阈值很关键。光合超200 w\/2、鲸歌超140 db、痛觉超8.7、根系超4.0的时候,生态指标都会“咔哒”一下转个弯——冰盖慢下来,企鹅多起来,就像模型划了条线,过了线就不一样。
三是机制能印证。鲸歌的52hz、根系的拓扑网、痛觉的信号,这些看似不搭界的东西,真能在数据里找到联系。比如鲸群多了冰盖就稳,植被密了冰川就慢,这背后的理儿,模型算是摸到了。
这么看,2010到2025年的这些数据,其实是给“生命负熵场能管生态”的想法盖了个章。接下来,就看怎么把这个模型磨得更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