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精神家园笔记俩俩相忘
第282章 三易系统:π分形数学框架解析(第3页)
(推演痕迹:受编程语言“关键字”启发——用前缀卦声明后续语义空间)
π分形的核心逻辑:自相似性
(为什么是π分形?因为每层都复刻相同的“生成逻辑”)
1.原子层(π\/4):
0\/1是符号原子→爻变是规则原子
2.结构层(π\/2):
64卦是符号分子→循环群是规则框架
3.接口层(3π\/4):
筮法\/领域标签是应用协议→组合复用是规则引擎
每一层都在重复:用更小的单元组合出更大结构,再用新规则约束其演化——就像树枝分叉,分形自相似。
价值总结:为何这个框架成立?
1.极简起点:
仅靠0\/1+位翻转两个基础元件,符合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2.数学自洽:
64卦空间是有限域,循环群是紧致结构——所有操作可计算、可验证。
3.接口开放:
通过领域标签和随机输入,既能对接物理世界(筮法),又能表达抽象概念(数学\/语言)。
4.分形控制复杂度:
分层隔离让每层只需处理本级任务——记住64个符号比背无限规则容易得多。
(最终隐喻:三易系统像一棵树——
树根是0\/1(π\/4),
树干是64卦+循环群(π\/2),
枝叶是领域接口(3π\/4)。
而分形生长逻辑,就是连接根与叶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