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胜,一杀一降。(第3页)

 

随后就能发挥出震慑世家大族的作用。

 

另一方面,王朗的名声要比赵昱更大一些,那降服王朗产生的影响力,自然也会比赵昱更大一些。

 

可是没想到王朗居然这么跳。

 

公然辱骂他,迫不及待的想要送死。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自然是满足他啦!

 

在王朗死后,季秋才看向了赵昱,然后狞笑着说道:“元达先生,不知道你对本候是什么看法难道也同景兴先生一样”

 

“不敢,使君英明睿智,允文允武,实乃天下豪杰,在下能得使君赏识,实乃三生有幸,愿投靠使君,为使君效力!”赵昱立刻说道。

 

赵昱的性格,显然是不如王朗那般强硬,在遇到事情的事后,也比王朗更加冷静。

 

这从他方才没有和王朗一起辱骂季秋就可以看出来。

 

季秋方才的招降邀请,可是同时对王朗和赵昱发出的。

 

而这也是季秋最终决定选择赵昱的原因之一。

 

一个性格软弱,且处事相对冷静的人,自然是更加容易掌控的。

 

“甚好,这世间之事,果然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景兴先生的名声要比元达先生大,但在我看来,元达先生的才智眼力,却是远在景兴先生之上啊!

 

既然元达先生愿意降我,那就请元达先生发挥作用,辅助我军,尽快夺取琅琊郡吧。”季秋轻笑道。

 

杀掉王朗,收服赵昱的结果,虽然比不上杀掉赵昱,收服王朗的计划。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赵昱出身琅琊王氏。

 

所以他的投靠,也代表着琅琊王氏的投靠。

 

琅琊王氏的投靠,能够让季秋迅速占领琅琊郡。

 

当然,在随后攻打东海郡的时候,就要废点力气了。

 

尤其是攻打东海王氏邬堡的时候,因为王朗已死的缘故,东海王氏自知不能存活,必然是拼死反抗。

 

不过这本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却也无需多想了。

 

“喏,属下毕竟尽心尽力,让主公以最快速度,得到琅琊郡!”赵昱低声道。

 

他知道,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自然不敢推辞和怠慢。

 

……

 

处理完王朗和赵昱后,季秋就离开袁氏军营,返回泰山郡了。

 

虽然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但他已经不打算直接插手了。

 

季秋向来是个权责分明的人,作为主公,他只做主公该做的事情。

 

如果主公事必躬亲的话,那还要属下做什么

 

同时这也不利于属下成长,和内部团结。

 

历史上的蜀汉,为什么刘备时期人才无数,而到了诸葛亮时期,就人才匮乏了

 

显而易见,诸葛亮事必躬亲的做事风格,在培养人才方卖弄,是有很大问题的。

 

当然,季秋认为,诸葛亮这么做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性格。

 

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蜀汉的国力,实在是经不起浪费。

 

所以诸葛亮不敢弄险,不敢将重要事务交给别人。

 

毕竟,既然是要培养属下,那就得有为属下教学费的觉悟。

 

不过季秋目前的情况,显然是有交学费能力的。

 

所以他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去玩养成游戏。

 

于是接下来的战事,便交给属下们了。

 

十天后,战报传来,琅琊郡全境被占领了。

 

但以琅琊赵氏为首的世家大族们,仅有少数接受了季秋要求,愿意交出丁口田地,并迁徙到北海郡来。

 

其余世家大族,依旧在抵制季秋。

 

二十天后,东海王氏邬堡陷落了。

 

东海王氏三百八十六名子弟,有七十六人死在战场上,余者尽数被杀。

 

此举极大的震慑了琅琊东海两郡的世家大族。

 

先前暗中抵制迁徙的琅琊郡世家大族们,瞬间偃旗息鼓,全都老老实实的听从命令。

 

东海郡的世家大族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主动响应季秋的要求。

 

不过此时季秋并没有占领东海郡全境。

 

准确来说,他此时只占领了东海十三城中的六座城池。

 

至于另外七座城池,则掌握在东海豪族糜家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