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就当提前演练一遍了(第3页)

 他信手拈来,深入浅出,仿佛不是在回答老师的质疑,而是在进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教室里,一开始还有些看热闹的表情。 

 但渐渐地,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学生们目光匪夷地看着杨昊,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苏月瑶的美目中,异彩连连,就算连她…… 

 也屁都听不懂。 

 可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她感受到杨昊话语中蕴含的理论深度和思维广度,远超她所接触的任何知识! 

 大白话来讲就是此b装的非常成功了。 

 至少陈飞看来是这样的,他听不懂杨昊在说什么鬼,但他能看懂周老师的表情变化。 

 周老师脸上的表情,经历了一个极其精彩的变化过程。 

 从最初的恼怒、不屑。 

 到听到“BCs理论误区”时的惊愕。 

 再到杨昊深入阐述电子关联、晶格对称性时的凝重和困惑。 

 最后,当杨昊开始旁征博引,甚至点出几个国际前沿研究团队正在探索的方向及其潜在问题时,周老师脸上的血色彻底褪去,只剩下苍白和呆滞。 

 他握着粉笔的手,微微颤抖着,嘴巴半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感觉自己几十年的物理学认知,正在被眼前这个少年,用一种云淡风轻却又无可辩驳的方式,一点点地颠覆、重塑。 

 杨昊提到的很多概念和思路,甚至超出了他这位高中物理老师的知识储备,有些甚至是他只在顶级期刊或者学术会议摘要里惊鸿一瞥过的方向! 

 这个少年…… 

 “……所以,老师,”杨昊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陈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早地给室温超导的实现时间下定论。或许,突破的关键,就在于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式,去探索那些反常识的材料结构和物理机制。” 

 排练完毕,过两天他打算照抄复述一遍。 

 只是把对象换一换,反正效果都差不多。 

 说完,杨昊平静地坐了下来。 

 周老师消化了一节课,同学们看了一节课的ppt。 

 首到铃声响起,邓方突然站起身走过来,低声对杨昊说了句:“收到消息,去校长办公室。” 

 杨昊才从那种微妙的“装逼如风”的余韵中回过神。 

 他跟着邓方,在一众同学复杂目光的注视下,走出了教室。 

 周老师没阻拦,陈飞眼珠子转了转,刚想也顺着出去撒泡尿。 

 一声怒吼传来—— 

 “陈飞?我说下课了吗!啊!” 

 陈飞:我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