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沧海遗珠与未名大牛(第2页)

 片刻后,他指着答卷中关于材料晶格结构的一段描述:“你看这里,他对这种特殊准二维层状结构中电子声子耦合机制的理解,虽然表述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地方的推论过程跳跃很大,但这个思路……有点意思。” 

 刘专家有些不解:“钱老,这…这不就是一些己有的理论猜想的简单组合吗?而且很多前提条件,他根本没法证明。” 

 钱院士摇摇头:“不完全是。他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控层间距对声子谱影响的设想,试图以此增强特定模式的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如.雯¨枉_ -罪′辛·章\踕+庚-薪^快_这种想法,很有新意,是有点水平在身上的。” 

 随即他补充道:“当然,理论上是否站得住脚,工程上如何实现,都是巨大的未知数。而且,恕我首言,在常温常压超导这个领域,真正的专业判断……” 

 钱院士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会议室的墙壁,望向了遥远的某个方向,语气中带着赞许与期待。 

 “这方面要认专业,还得是杨昊呐。他要是看到这份,估计能给出更精准的评价。” 

 周围的专家们闻言,皆是会心一笑,深以为然。 

 杨昊在室温超导材料上的造诣,完全是断档式的存在。 

 刘专家脸上有些发热,连忙道:“是,钱老,我再仔细看看。” 

 他重新审阅那份答卷,试图从钱院士指出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思路。 

 还真有点东西,不像是辅导班出来的大众文章。 

 随着评审工作的深入,二评、三评的结束。 

 陆续有十五份答卷,被各个小组不约而同地标记为“优”、“高度关注”并提交到了核心专家组。 

 这十五份答卷,全部来自“社会考生”! 

 其内容的专业深度、理论高度、以及构想的完整性和前瞻性,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认知范畴,甚至让在场的许多专家都感到心惊。 

 “我的天……”一位核心专家组的院士,看着其中一份答卷,惊叹道。 

 这份答卷的标题是《星际移民生态圈可持续构建的关键技术挑战与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研究》。 

 “你们看看这个,从人造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闭合度,到极端环境下的物种基因库筛选与优化,再到长期封闭环境对宇航员的心理冲击与应对策略……他对生态学、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解,简首深不可测!” 

 “而且数据模型相当完善!” 

 “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另一位院士附和道,“我怀疑作者本身就是这些领域中的某位资深学者,或者是某个顶尖科研团队的议题!” 

 “咦!” 

 “这…这不是去年被院里刷下来的那个项目吗。” 

 “看看名字,梁…文广!” 

 “我靠,老梁!” 

 “这家伙怎么跑到高考去炸鱼了!” 

 “那咋办?”那位院士看向众人。 

 众人相视,无奈一笑,打上【优】,还能咋办?按程序办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