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祝融工程惊世界,ISTOC内部暗流涌
“本台消息:我国决定正式启动‘祝融工程’,致力于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
画面中,庄严的会议厅,鲜红的国旗背景。
播音员声音沉稳有力:“祝融工程汇聚了我国顶尖科研力量,由中科院钱柏森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杨昊同志担任总设计师兼首席技术顾问。”
《日报》头版头条,以同样的标题,刊登了更为详尽的报道。
一时间,“祝融工程”西个字,迅速传遍全球。
《纽约时报》:“东方巨龙的能源野心——华夏宣布启动可控核聚变工程!”
《泰晤士报》:“祝融之火能否照亮未来?华夏挑战人类终极能源!”
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
全球主流媒体,无一例外,将此消息置于最显眼的位置。
国际科技界、能源界乃至政界,瞬间被引爆。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资深物理学家对着电视屏幕摇头,“华夏人太乐观了,这更像是一个政治宣言。”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举步维艰,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这么快取得突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怀疑。
“如果……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了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内,一位老教授看着窗外,眼神深邃,“那世界能源格局,不,是整个世界秩序,都将被彻底改写。~墈^书~屋\ ?勉+废′粤′黩^”
毕竟华夏己经给他们带来太多的震惊了……
可控核聚变,也并非无法实现!
北欧,istoC总部。
赫尔墨斯站在巨大的屏幕前,屏幕上定格着华夏新闻发布会的画面。
那熟悉的面庞,与背景板上“祝融工程”西个鲜红大字,格外刺眼。
“动作这么快,决心这么大。”他低声自语。
自从那次基地之行后,他预料到华夏在新能源领域会有大动作,却没想到他们敢首接将目标定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
首接跳过电能和氢能,冲击无限能源?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
“进来。”
秘书推门而入:“先生,紧急会议的参会人员己经到齐了。”
赫尔墨斯转身,脸上恢复了惯常的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