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量子迷雾破玄机,华夏预警初拉响(第2页)
杨昊继续道:“传统的eLms抑制手段,无论是改变磁场位形,还是注入中性束,都作用于等离子体的宏观行为,或者改变其经典输运特性。但它们无法触及这种量子耦合的根源,自然也就无法有效抑制由此引发的新型eLms。”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阐述和答疑。
会议室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疑,逐渐转向了深思,再到隐隐的兴奋。
钱柏森院士突然开口:“杨昊同志,你这个高能粒子自旋-磁场量子耦合理论……如果能够通过实验证实……”
“这将不仅仅是解决了祝融工程的一个难题,更是对整个等离子体物理学,乃至凝聚态物理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的意义,不可估量!”
几位之前同样进行着独立思考和验算的量子物理专家,此刻也纷纷点头。^微\趣\小^说~ _首^发-
“从理论推导的自洽性来看,杨昊同志的这个模型,确实为我们观察到的异常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逻辑上严密的解释。”
“特别是他对量子退相干在高能量密度区域被部分抑制的推论,非常大胆,但也…极具启发性!”
杨昊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认可中。
他神色依旧专注:“理论的验证固然重要,但眼下最关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再次切换屏幕。
“基于这个理论,我设计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量子自旋滤波器。”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装置设计图,以及相关的控制逻辑框图。 “简单来说,就是在主约束磁场的基础上,叠加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动态变化的微扰磁场。这个微扰磁场的作用,并非首接抑制eLms,而是主动调控高能边缘粒子的自旋取向,打破它们与主磁场之间的异常量子耦合通道。”
“通过精确控制微扰磁场的频率、幅度和相位,我们可以引导这些高能粒子的自旋态,使其无法形成宏观的相干共振,从而从根本上‘拆除’新型eLms的引信。”
这个方案,听起来比之前的理论更加天方夜谭。
但有了前面坚实的理论铺垫,此刻众人眼中更多的是期待。
“立刻行动!”钱柏森院士当机立断,“调集所有资源,材料组、控制组、实验组,全力配合杨总师,尽快将‘量子自旋滤波器’的设想付诸实践!”
“是!”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股决然的气息涌出。
整个祝融工程基地,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工程师们根据杨昊提供的图纸,开始紧急设计和加工新型的微扰磁场线圈。
程序员们则埋首于堆积如山的代码,为Ai辅助控制系统编写全新的“量子自旋调控”模块。
物理学家们则围绕着杨昊,反复讨论着每一个设计参数,每一个实验细节。
不眠不休,日夜奋战。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
挑战是巨大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
但团队的每一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攻克难关的渴望!
……
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
华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
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
值班的分析员猛地从椅子上弹起,快步冲向闪烁着红色警示的大屏幕。
“dn亚区域,不明原因严重f炎病例,增长曲线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