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皇室秘库,风雨入夜(第2页)
一道闪电划过,瞬间照亮了这座巨大的书库。
我的心,猛地一沉。
入目所及,并非我想象中那般,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靠窗的几排书架上,蒙着厚厚的灰尘,蛛网密布。几只硕大的老鼠,被突如其来的亮光惊吓,吱吱叫着,拖着肥胖的身体,钻入了书架的缝隙之中。
地上散落着几卷被虫蛀得千疮百孔的书卷。我俯身拾起一卷,吹开上面的灰尘,借着窗外再次亮起的电光,看清了上面的字迹——《武备志》。
这是当世最重要的一部军事着作,茅元仪耗费二十余年心血,集历代兵法、战阵、器械之大成。
而此刻它却如同一卷废纸般,被弃置于这阴暗的角落,任由虫鼠啃噬。
我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些蒙尘的书架。
我看到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学之作,被随意地塞在最底层,许多书卷的封皮,甚至已经受潮发霉,字迹都已模糊。+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
我也看到了,那些记载着大明边疆地理、风土人情的《寰宇通志》,被几只破旧的木箱,胡乱地堆放在墙角,箱子的锁扣早已锈蚀,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位于书阁中央,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用明黄色绸缎精心包裹的典籍。
《四书集注》、《五经大全》……
它们被摆放在最显眼,也最尊贵的位置。
但我能“看”到,它们身上,那股属于“文明”的“气”,却是所有书籍中最微弱的。因为它们几乎从未被人翻阅过。
它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政治的摆设,一种用来标榜“文治”的图腾。
这便是崇祯朝的文渊阁。
党争之烈,早已不问青红皂白。所有被贴上“阉党余孽”、“实学末流”标签的着作,无论其价值多高,都被打入了冷宫。而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理学经典,则成了朝堂之上,攻讦对手的工具,再也无人去探究其真正的内涵。
书,亦有党争。
书,亦有劫数。
一股无名的悲哀,自我心底,缓缓升起。
我不再犹豫。
我走到了那些被弃置于角落的书卷之前。
我没有时间,去一本本的整理,一本本的挑选。
我的双手,在身前,缓缓地划开了一个圆。
“开!”
芥子空间的门户,无声地洞开。
我的神识,如同一张铺天盖地的巨网,瞬间将整个文渊阁的一层,尽数笼罩!
“嗡嗡嗡——”
下一刻,整座书阁,都轻微地震颤了起来!
无论是那些被束之高阁的,还是那些被弃如敝履的。
成千上万册的书籍,在这一刻,同时绽放出了或明或暗的光芒!
一个个文字,如同被唤醒的精灵,挣脱了纸张的束缚,化作了漫天的萤火,从那书页之中,漂浮而起!
金色的经义,银色的史鉴,青色的兵法,土黄色的农桑……
无数道,由不同颜色的文字光点,汇聚而成的,细小的溪流,从书阁的每一个角落升腾而起!
它们在空中,交汇,融合,最终化作了一道,五彩斑斓的,浩瀚的,由纯粹的知识与智慧构成的文明洪流!
那洪流,如同一条自时光长河中奔涌而来的巨龙,发出一声无声的咆哮,向着我身前那道,通往芥子空间的门户,倒灌而入!
我的识海,在这股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知识洪流冲击之下,掀起了滔天巨浪!
我看到了,戚继光在练兵场上,那声嘶力竭的号令!
我听到了,郑和的宝船在西洋的惊涛骇浪之中,那乘风破浪的雄壮!
也闻到了,李时珍在深山之中,亲尝百草时,那草药的苦涩与芬芳!
还触摸到了,徐光启在观象台上,仰望星空时,那份对未知宇宙的敬畏与求索!
……
我的神魂,在这场跨越了数百年时光的“共情”之中,被反复地冲刷,洗礼,淬炼!
那感觉,无比的痛苦,却又无比的酣畅淋漓!
“铛啷——”
就在我,沉浸在这场文明的盛宴之中时。
阁楼之外,一声轻微的,兵刃与甲叶碰撞的声音,如同针刺一般,将我的心神,拉回了现实!
不好!
我心中一凛!
神识下意识地向外一扫!
只见两名身披重甲,手持长戟的锦衣卫校尉,不知何时,竟已出现在了文渊阁的门口!
他们并非寻常的巡逻队伍,而是专门负责守卫此地的“大内侍卫”,修为皆在筑基后期,感知远比寻常的禁军要敏锐得多!
“奇怪……你刚才,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其中一名身材高大的校尉,皱着眉头,警惕地问道。
“好像……是有点嗡嗡的声音。”另一名较为年轻的校尉,有些不确定地说道,“许是风声太大,听错了吧?”
“不对。”那高大校尉摇了摇头,他的目光,如刀子般,落在了那扇紧闭的,雕花的木门之上,“今夜风雨太大,正是宵小之辈,最易得手之时。你我进去,查看一番,方能安心。”